[播客文字稿]如何通过「水下信息」提前布局新项目,轻松取得10w美金以上收益 w/ 每日币研 Alvin #120
这期播客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如何用「水下信息」来判断早期项目。如果你也希望通过研究和布局新项目来获得不错的收益,同时不陷入「同质化竞争」,本期可以带来不少启发,enjoy
如果你还没有订阅,请在下方输入你的邮箱,和 7,200+ 位聪明好奇的人一起,每周免费获取我们对于 Web3 和 AI 应用的最新案例和深度解析,帮助你做全球化时代的超级个体!
如果你有任何建议、反馈或者合作的想法,欢迎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每封邮件我们都会及时回复。
感谢社区小伙伴 murphy 帮忙整理了文字版,欢迎配合我们的音频 or 视频食用👇🏻
音频收听: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7cd46770766616acda3afb9
视频采访:
以及【Day1Global茶水间会员专享内容】👇🏻
TL;DR 总结版
• Alvin,每日币研的创始人,在 Kaito, Berachain, AltLayer 等热门项目中投入较高,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其成功经验在于对项目生态和发展趋势的早期判断以及不以当下市场行情为单一评判标准。
• Alvin 从 2017 年入圈以来,专注 DeFi 领域,其在 2020 年 3 月 14 日撰写关于 Pi Network 的文章,深入分析项目,而非盲目跟风,是其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 Alvin 认为,在加密货币投资中,保持好奇心和热忱至关重要,这能驱动持续学习和深入研究项目。
• Alvin 通过对项目团队成员背景、社区构成、项目发展阶段等多维度分析,选择适合自身优势的生态进行深度参与,例如选择 Berachain 是因为其 DeFi 元素较重且拥有经验丰富的国际化团队。
• Alvin 在 Altlayer 项目中,除了持有 NFT 外,还参与了流动性挖矿(LP),并通过分批出售和 LP 策略最大化收益,最终获得 15 万美金的回报。
• Alvin 认为,专注于一两个领域比涉猎多个领域更有回报,并强调在判断项目时,不应仅依赖当下市场热度,而应关注其长期发展潜力和基本面。
• Alvin 通过分析 Kaito 项目团队成员的背景、社交媒体活跃度、产品盈利能力以及线下活动表现等,判断其为未来市场上优秀的项目。
• Alvin 建立了包含全职 5 人,兼职 5 人的精简团队,并强调在币圈创业的难度极高,团队规模小反而更有利于对项目的长期深入研究。
以下是本期播客全部文字稿内容:
Ruby: Hello, 欢迎大家收听最新一期的 Day1 Global 生而全球。不管你是加密世界的新人,还是已经在行业 3 到 5 年的玩家,相信有一个问题是大家共通的,在 Crypto 每天节奏这么快的发展中,如何既能够保持对于行业最新热点和叙事的关注,又能够静下心来去研究提升认知,从而确保自己中长期能够拿到结果。不瞒你们说,我们和 Day1Global 的听友们都有一样的好奇或者是说焦虑。
Star: 对,我们身边真的就有这样优秀的小伙伴。这次我们就请到一位我们的好朋友 Alvin,每日币研的创始人,来聊聊他是怎样做到既能深入研究项目,又能通过研究和参与新的生态拿到好结果的。
Ruby: Alvin 这一轮在 Kaito,Berachain,Eigenlayer 等热门项目投入度都很高,且收获颇丰。从 17 年入圈到现在,专注在 DeFi 领域,同时又很degen,从来不缺席的叙事。我最早注意到 Alvin 就是他在 FrendTech 的排行榜上。那这次 Kaito 他也拿到了非常好的 Top200 好成绩。所以很高兴邀请到 Alvin 做客播客给我们分享。欢迎 Alvin 给我们大家打个招呼吧。
Alvin: 大家好,我是每日币研的创办人 Alvin。今天非常开心来到这个 Day1Global 的 podcast,因为我其实自己也算是一个 Web3Brand 的老粉,也是从熊市就开始 follow 了。我记得那时候最早是看 Star 在分享 AI 工具,那个时候应该是第一波,大家都还只有 ChatGPT 可以用的时期。非常早,然后那时候才学怎么样可以让 AI 工具帮助我们在工作上更有效率啊等等的,那时候是上一轮熊市啊,虽然现在也跟熊市差不多,但是那个时间点是可能 2023 年的年底,就是转牛市之前。我觉得很奇妙就是在当时认识不管是我身边一起创作的也好,或者是看着一直都很强的前辈也好,我觉得这一两年的这个时间都有很大的转变。对,然后也很开心在这边跟大家可以聊聊天。
Ruby: 欢迎 Alvin。我其实最近也有看你分享一些你进入这个 Crypto 的故事,还挺有意思的,然后也有讲到说就是你是17 年进入这个行业嘛,然后在过去的这些的时间里面每天工作都超过10 个小时。不分假日、周末,连续七年不曾间断,中间去当兵了。然后还在放假的时候都在写文章,你进入 Crypto 以后,你觉得这是最好的时代,不能浪费一分一秒,所以可不可以给我们也大概分享一下你如何进入行业的故事?
Alvin: 当然就是说没有一分一秒休息是有点夸张的说法,但是我觉得当时刚毕业,我觉得很多东西需要花更多时间尝试,才可以拿到更好的成果。因为一开始实在没什么经验,那时候在大学的时候想要尝试投资,所以挑了一个非常规的加密货币市场。所以那时候大概是大三的这个年纪,所以我对在校的课业也不是很有兴趣,因为我读的这个科系对我来讲不是最有兴趣的。我是读国际贸易的。但是老实说,整个四年我比较有兴趣的课可能就只有经济学跟统计还有财管,三个。所以还要学其他的,我就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在大三之后我接触到了 Crypto,我还记得当时是买以太币。开始觉得说很有趣。因为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在一些新创的公司和社团呆着了。所以我对这种比较新的概念跟没有人做过的东西都很好奇,就一股脑地栽进来。一直到毕业之后呢,也一直在这个产业,就是没有跳到其他产业。跟一般人比较不一样,因为很多人都是转职,但我就是一开始就在了。然后有待过交易所跟 DeFi 项目等等的,都是从事 Marketing 跟内容相关的工作。
Ruby:所以你毕业先是去了一些的 Crypto 的项目上面去工作。
Alvin: 对,最早是 OKX,大家也很熟。
Alvin: 对,然后后来在 21 年,就是上一轮牛市,跟几个香港的伙伴就做了这个每日币研。因为我有去香港中文大学交换,那时候延毕去的,所以其实很有趣,因为去了香港才有每日币研。
Ruby: 所以是延了几年毕业?
Star: 所以当时就是你大三了解到以太坊,那是哪一年?17 年吧。
Alvin: 对,ICO的时候。
Ruby: 挺早的啊。
Star: 当时是怎么了解到的呢?我比较好奇。
Alvin: 当时台湾就有一些 Facebook 还有 YouTube。老实说最早是看区块先生,他那时候就开始做 Facebook 的直播还有 YouTube 的。
Star: 哦,很早了。
Alvin: 对,后来就进来(这个行业),一直到现在。那每日币研创立是 21 年的这个。牛市之前,那我们其实当时一开始也是只有做一些简单的文章跟教学,发展到后来我觉得,因为我们算是媒体比较晚起步的团队,所以就想说好,那我们就专精找一些更有差异的赛道,那我们就做基本的研究跟不同赛道的分析。在熊市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然后就一直到现在这样子。
Ruby: 我看你说 2020年3月14 号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而且跟每日币研的创办也有很大的关系。
Alvin:对,也跟这个听众科普一下,3 月 14 号就是跟拍这个Pi非常相关的一个日期,因为Pi在今年中要上主网,然后是三月这个日期,因为Pi等于 3.14。啊,OK。
Ruby: 我以为是跟 312 之后两天又有相关,可能你也都有联系是吧?
Alvin: 都有联系,因为 312 刚好五年了,然后当时也是他们说快上主网,也是三月十几号这个时间点,但是他们却没有上。那当时因为我觉得台湾好多人在挖这个Pi, 但是其实很少人去讲清楚它到底能干嘛。就大家好像盲目的在就是盲从这种感觉。对,然后我觉得其实大部分人也是这样的, 就是不管是Pi币也好, 或者是投资市场。所以当时我就想说那我就来深究一下Pi它到底能做什么好了, 然后它的背景跟各种资讯,我觉得需要有更多人看到。对,所以我就花了半天的时间把这个文章给写出来发出去。然后其实回想就还蛮好的。我其实也没想到,因为当时比较少人去比较仔细的说这个。
Ruby: 是不是在那天你自己也经历了一个黑天鹅事件?
Alvin: 我记得是在20年的时候。3.1 很恐怖的,因为3.12那时候是以太坊差点毁灭的时候,美股熔断,而且是一周两三次的熔断,MakerDAO当时是有坏账的,MakerDAO差点就关起来了,因为他们当时要解决这个坏账的问题。以太币跌到 80。所以对我来讲真的是很恐怖。就是我一度觉得,哇,这个圈子怎么会这样。对,所以我觉得这个时间点就是对我来讲是一个差点毁灭的时刻。所以对我来说好像人生就没有再更恐怖的时候了。我觉得人都是要经历过这种时期才会。有一个新的体悟。不管是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好,或者是投资上也好。
Ruby: 所以后面的五年就是你一直就是全部的精力也都在就是每日币研上面了,从21年到现在应该说。
Alvin: 可以这么说,对,因为当时初期我们在成立的时候有一些其他的创办人,所以其
实就是我只需要负责台湾这边的一些像团队啊跟业务这样子,所以并不是非常的压力啊跟责任,对,因为而且一开始就是因为我们有投资人,就是一开始我跟另外一位创办人的这个生意的经验都不是特别的多,所以是用外部的投资人来负责一些事情。但是另外一个大转变是熊市的时候,2023 年下半年我们从香港撤出了。原因就是当时的法规问题,所以我们就觉得好像香港的部分就不应该再继续做了。我们就变成重心往台湾来移动。在这个时间点变成是真的只有我一个人了。我记得当时团队剩两个人吧,然后一直到把团队重新给建起来,然后把很多事情都重回轨道这样子。
Ruby: 感觉这重建过程也很不容易,因为最近几次开会遇到的都是你都有带团队小伙伴一起,好像在那个在会议现场在学习。
Alvin:这个真的很不容易,我觉得真的是自己要带过团队才会知道辛苦的地方。然后我觉得很幸运的是,我都刚好有遇到频率很合的。因为最近才刚跟他们聊完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他们都还愿意继续待着。我觉得这个在币圈真的,你要人在半年一年待一间公司,我觉得是非常困难的。
Ruby: 是的,大家都太不稳定了。
Alvin: 那到现在有些同事已经陪伴了一两年的时间了,对我来讲都是一个鼓励跟肯定吧。
Ruby: 你们团队现在大概有多少人呢?
Alvin: 我们全职大概五个,加兼职大概十个吧。
Ruby: 还是一个非常精简的小团队。
Star: 是的,十人以内的小团队。
Alvin: 十个已经算很多了。台湾的这个规模又更小了。大概的人事规模就是 5 到 10 人左右,以媒体来说。
Ruby: 对,不能超过两位数,其实我觉得这个状态就会比较好一点。大家都是会比较熟悉,也比较知根知底一点。
Alvin: 对,我也觉得 10 个人是一个临界点。如果 10 个人以上,会需要其他的主管帮忙去管理不同分组的事情。币圈各种项目团队人数也都非常的小。他们都要应对各种困难的问题。币圈创业现在真的是地狱级的难度。对我来讲这个有好有坏。其实我们在看各种项目的时候,会更好的去找到可以中长期去了解跟陪伴的项目。这个跟以前就有点不一样。以前的话是因为可能大家的起点不会相差太多,所以可能你可以拉比较长的周期来看。但现在我觉得看项目,因为其实有时候都相差蛮多的。所以对我来说,可能我们在分析各种团队的时候,也会更快的去了解他们的优缺点有哪些。
Ruby: 嗯,待会也可以聊一聊就是你们怎么去看项目,怎么去判断项目的,我觉得这一部分也很感兴趣。那可以就聊聊你个人的话,应该是从那个时候然后开始每日币研到现在的话,你自己有去看过你的大概的一个,比如说投资的结果,投资的受益率这样吗?以及或者也可以跟我们的听友分享一下你自己拿到过的一些比较大的这种结果。不管是 DeFi 上面的还是或者是说空投上面的。
Alvin: 好,其实我的这个资产规模老实说也不是什么 A8、A9 啦,非常夸张的那种数。所以我觉得我的比较大的空投其实都是大概在可能 6 位数美金,最多可能就二三十万美金这个等级。
Ruby: 那其实也很不错啦,人民币其实可以对应 A7 啦。
Alvin: 其实我觉得在币圈,不管是在币圈啦,就是投资上,我觉得真的不要贪心。就是很多时候大家会去,在币圈很喜欢跟人家比较,然后你就会觉得,他单币1M, 然后我只有一二十万美金,很少。但老实说这个东西,这个资产已经可以,不管是你要营运公司,或者是你要自己个人运用,都可以很久才能够把它花完。也是让我觉得说币圈一直都是有机会的。
Star: 是的,是的。
Ruby: 保住本金是第一,对吧?
Alvin: 对,真的,保住本金很重要,尤其像这两天的地狱行情。因为当时我玩 DeFi 是玩比较凶的,所以在一开始跟Arbitrum和Optimism 的这个空投都有拿到五六位数的这个规模。后来的话AltLayer,我还记得当时熊市我特别只挑了两三个项目来看,那AltLayer就是其中一个,因为我当时觉得他们做的这个 Rollup as a Service 会是一个很大的方向。所以我就拿了他们的 NFT,拿了好久,也是一年半两年的时间。然后最后拿到了 15 万刀才卖掉,对。
Ruby: Altlayer我记得是上币安的,对吧?
Alvin: 对,老实说Altlayer,FriendTech 跟 Kaito 的空投的这个数量都差不多,都是可能在 10 万,20 万到30 万这个规模当中。
Ruby: 我有印象当时你FriendTech好像由于就是一开始领空投的时候是有一点技术问题,就 FriendTech那边技术问题还导致你少领了很多。我有印象这个推,对吧?
Alvin: 对。一开始大家都有遇到少领的问题,然后再来是说大家没办法及时卖掉的问题。然后 FriendTech在推出的时候他们有第二个时期Phase 2。我对于一个花很多时间跟精力在玩 FriendTech的人,我觉得都还是有点期待的。所以当时其实我能后来卖掉的这个价值是远低于大家所想象的,就是大家都觉得我在FriendTech空投赚很多,但其实没有,因为我也发了十几颗以太给我的 Holder,对,所以我觉得FriendTech真的以这个回报来讲没有到非常的满意。
Ruby: 哦,因为你的成本也不低。
Alvin: 对,我等于是说我自己把自己给绑住了,就是因为当时会玩 (3,3) 嘛,然后老实说就没有办法真的一开盘就砸了下去。
Ruby: 可以简单的补充一下 (3,3) 就是一种需要大家都 Holder 的这样的一个 DeFi 里面的机制是吧?
Alvin: 对对对,就是当有人退出的话,就会有死亡螺旋。所以最理想的情况都在船上。但是其实在这个周期大家都才学到对山寨币不要有感情是最好,
Ruby:甚至大家已经学会去空山寨币了,上交易所。
Alvin: 空到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能赚钱的。因为其实最近被轧空的嘛,也就是在前天。所以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这个市场可能流动性也不是很好,真的就是我觉得找到自己可以长期Hold的 oken是很重要的。
Ruby: 嗯,我觉得是。
Star: 刚刚讲到是你拿那种Altlayer的空投,是一直拿到了那个15 万美金才出掉是吗?
Alvin: 我比较不一样的是我除了 NFT 之外,我开盘有去做 LP。这个可能是比较少人会去做的。可能 DeFi 玩家会比较习惯。因为 LP 的话就是如果你可以大概预测价格的区间,那在最一开盘可能前一周的流动性跟交易量会是最好的。那在当下如果去做 LP 的话,其实它可以让你的报酬更多。所以当时我是,我拿着之外呢,我去做了 LP 这样子,就可能卖了 30%,把以太拿去做 LP。
Ruby: 但是风险就是说,如果它一周之后币价跌得很厉害,那可能做 LP 的这个收入就不一定有你当时直接卖掉的这个收入更高了,是吧?所以你会做管理,一部分的先行卖出,然后一部分再去做 LP。
Alvin: 对,我通常都是卖两三成。
Star: 所以当时他发币的时候那种 FDV 大概是多少你还记得吗?
Alvin: 好久以前了。
Ruby: 可能就是四年以前的那种感觉。有了特朗普以后的话,天天都感觉一天就已经过了一个月这样。这个也是我们最近有在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比如说你拿到一个空投,然后你是卖掉几成会比较好,可能这也要取决于这个项目有没有长期的基本面吧,但是从我们两个,我们两个是比较保守的角度,就是我们拿到的话至少先要卖一半以上,这样的话我们会觉得说相对来说心比较安逸。
Alvin: 我查了Altlayer的 FDV 最高市值其实非常高,有6B。
Ruby: 那个时候流动性比较好的时候。
Alvin: 非常的高,而且那时候高市值的项目也不多。
Ruby: 而且好像我记得Altlayer应该是比Eigenlayer 先发的,对吧?
Alvin: 是啊,他们几乎是牛市的第一个吧。
Ruby:对,所以这个时间点也很重要。这样我们就刚好也可以聊一下就是你会比较专注在 DeFi 上面。刚好聊一下你关注的赛道。然后你是怎么来长期跟踪的。
Star:对,比如你有没有一些这种研究的框架呀,怎么去比较早期的发现的项目,然后怎么去判定这个项目的价值,然后怎么去决定就是怎么具体怎么去参与它。
Ruby: 对,因为我感觉 Alvin 是把这个长期研究,还有包括短期的这种注意力,一些的这种心绪是结合的很好的这样子的一个赛道的研究员吧。
Alvin: 老实说,我觉得在这个新的周期比较不容易的是,要认清自己不是什么都会,但老实说我是还是有牺牲的。就以meme币来讲,我就是真的... 我没有到非常深入的地方,因为meme币现在已经算是非常专业分工的一个赛道了。很多技术出身的他可能盯这个开盘的资讯,就是说这个盘是谁发的,他的 CA 啊等等的。那比较厉害的人他们会抓故事。对那meme币这个东西呢,我真的就比较只会玩高市值的啦。对我来讲,我觉得去了解一个生态跟项目,因为在上一个周期我觉得蛮有趣的点是,嗯,我们发了很多,我觉得对对币研可能最有我帮助的可能是 BNBChain 时期跟 Avalanche 时期这两个,然后很多人就是后来跟我说他们进圈是看了我们 PancakeSwap 的文章,就还蛮有趣的。
Ruby: 上个周期 Pancake 真的很真的很疯狂。
Alvin: 然后当时我对 Pancake 是有偏见的,因为我们那时候只玩以太。所以后来也是让我觉得说玩新的东西就尽量不要有偏见是最好,因为这个东西在不同的时间点它都会有不同的化学反应,那我们是当下独立事件的去判别它的这个叙事啊,生态会不会跑出来。那我觉得就以我们做的这个 Berachain 相关的这种社群来讲好了。当时我是从可能Monad,然后 Movement 跟 Bera 三条来选。
Ruby: 那个是我记得应该是23年的时候最早。
Alvin: 23年我就有在关注了,但是我们可能是去年的五六月才开始做社群,所以其实做到也块一年的时间。那会选这个 Bera 主要也是因为他们是可能 DeFi 元素比较重的一个新的生态。再来就是上一轮的 DeFi 老玩家对这个 Olympus 也不陌生。还有一点我还蛮看重就是一个生态不同地区的 Builder 的元素跟他们的性质。那以 Berachain 来讲很明显你可以发现韩国、越南、法国各种地方的组织者呢都是Degen。他们可能都是 DeFi 起家,或者是他们自己跑节点,或者是自己做社群,已经很有经验的团队。所以这个也是往下觉得说来做 Berachain 的生态是一个很不错的 leverage。
Ruby: 嗯,所以是从去年的年中开始,你开始来加入 Berachain,然后来做那个关于小熊。关于小熊是从去年五月份,然后这部分的话其实是你个人会投入比较多,还是每日币研你们本身大家都会参与进去?
Alvin: 每次变有几位小伙伴有一起帮忙,但主要还是我来负责全部的内容。其实也有找了一些行业内的朋友去帮忙做 connection 或者是内容。因为 Berachain 他们可能是 DeFi 为重的,所以在初期找人其实也挺需要时间,因为这个我觉得对很多人来讲会比较复杂一点。那我觉得当时我们很快地做出了这个生态地图,还蛮有趣的,就是我们在一周过滤了一百个项目吧,然后把这个东西做出来,还蛮有趣的。
Star: 哇,挺快的。
Ruby: 嗯,所以其实也是一个研究导向的,就是来做内容和做社区。
Alvin: 算是,因为找了一些有在其他项目做 BD 或者是 Marketing 的同事,大家都是分布在不同生态的,但是都对 Berachain 有兴趣。
Ruby: 哇,这个也是非常考验组织能力,然后正好也是可能之前积累的一些小伙伴啊,那个圈内的朋友,对吧?
Alvin: 对,有些可能是老朋友,四五年的朋友推荐的,有些就是认识很久,我觉得找这个伙伴真的还蛮需要缘分跟运气的,而且老实说我们早期都是用爱发电啦,也没有什么报酬。
Ruby: 对。
Alvin: 我觉得小熊之家尤其不简单啦,而且从早期到现在,他们陪了 Berachain 也好久的一段时间,一两年吧。
Ruby: 所以你们当时,我是比较好奇,就是你其实看了这几个新的公链生态,就是
Monad, Moment, Berachain。然后你怎么去观察他们的这种社区里面的组成是比较多的是说我在 Discord 里面去看他们官推或者去看 Telegram 他们的一些群组,还是说你线下也会去到一些大的会议,然后他们的一些 side event 去看他们的现场的builder 是什么样子,你会通过哪些的方面来考察呢?
Alvin: 我觉得多少都会的。我记得当时去年在可能三到五月的时期,那时候有迪拜啊,可能日本韩国接连的一些活动。所以其实那个时间点,各大的 Layer 1 其实都开始有动作,Layer 1,Layer 2。所以我还记得很明显的是,尤其 Monet、Movement 跟 Bera 都在日本跟韩国做各种巡回的 side event, 之后开始有遇到他们团队的人。我特别在这边说其实不做 Monet 跟 Movement 的社群绝对不是他们不好,我真的只是挑了一个我觉得最适合我们的一个生态来做。Monet 跟 Movement 也都有朋友在里面,我觉得很不错的团队成员。那会挑 Bera 的一个点也是因为以台湾来讲比较欠缺这个社群,因为当时可能像是 Monet 跟 Movement, 台湾也有其他朋友啊或者是认识的人他们做了当地的社群,所以对我来说可能 Bera 会是一个好的切入点,而且也比较适合我们的调性。
Ruby: 所以我其实总结下来就是说本身你们就非常专注在 DeFi 的这个生态里面,然后可能在你去观察一些新的公链生态的时候,这个生态是跟你 DeFi 结合的最紧密的。里面又看到刚好有很多DeFi Degen的朋友是在这个生态里的,这个可能是你最大的考量因素。
Alvin: 可以这么说。我觉得当时会选Bera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是 DeFi +Meme这两个,还有这个周期,我觉得会火的元素。尤其 Berachain非常的有趣是,大家都会觉得,除了 Berachain, 就是生态内的人都会觉得说 Berachain 的人在自嗨,因为他们都讲着大家看不懂的语言嘛。
Ruby: 对,有一套自己的这个 Meme 的这种语言,比如说 Ooga Booga,对吧?
Alvin: 对,而且很多大项目的,像 HoneyJar,里面有一个生态核心的团队,他们
自己也孵化到很多项目。Founder 叫做 Jenny。她很常在 Twitter 上面讲大家都看不懂的话,而且她会自己 FUD 自己的项目。那我觉得在这个周期是比较难看见的。我觉得我比较喜欢这种不一样的文化。然后我们会叫关于小熊也是因为台湾的一首歌,蛋堡这个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歌手,那关于小熊就是他的其中一首很热门的歌曲这样子,就是大家在 KTV 都还是会唱的一首歌。
Ruby: 待会去听一下。
Alvin: 这首歌非常的红,对,很有趣。
Ruby: 嗯,所以就是刚好做华语社区也可能会更引起大家的一个共鸣吧,拿来这个名字的话。
Alvin: 对对对,我觉得各个地区的社群真的都做得很错,就是都有学习的地方这样子。
Ruby: 所以要去做他们的某一个地区的这种社群是需要跟项目方去提前,比如说报备或者申请,还是说是一个非常 permissionless 的自组织的一个行为啊?
Alvin: 其实最初期觉得是 Permissionless, 就是因为早期在做这种生态社群的这种事情,我觉得都是还蛮吃力不讨好的吧。我觉得一开始他们在做的时候也是熊市开始做。我觉得熊市最好判别这个是不是有好的 Builder 的团队的一个时期。那对我来说会做 Betachain, 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认识 Leslie 也是在熊市认识的,他是 APAC 的其中一个团队成员。我很有印象的一点是他在 Twitter 上找到我,他就觉得说我也是对项目有自己的看法。他当时就有一个微信群,每天看项目就觉得说,他们想要找到下一个可能会爆发的项目有哪些。我还记得那时候还每个晚上会打电话,大家就很认真,而且都是熊市。所以对我来讲还蛮冲击,就会觉得说“哇,也太卷了吧,熊市还要这么认真的每天,然后去炒币这样子”。当然其实也没什么币可以炒,这个时间点。我还记得当下,这个群没有做多久,就牛市了。所以其实这个时间点是抓得很好,保持敏锐度跟有好的 connection,对牛市来讲会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Ruby: 对,我超级同意。所以我看你的推特的 profile 一直有写一个 dive into new narrative, 要会去潜入去找到新的叙事,那这个可能也是你自己发现的,你在就是币圈的一个研究的方法或者参与的一个很好的方式。那你自己为什么觉得这个在币圈很重要?为什么会把这个设成你的 profile?
Alvin: 嗯,其实这个 profile 的叙述也是不知不觉就陪我了很久,因为老实说我不是非常早做推特的,可能只做了两年的时间到现在。
Ruby: 嗯,那做得很好啊。推特增长很快。
Star: 对,因为我知道台湾好像就是用推特的人也没有说那么多。
Ruby: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为主,我看你们之前也有一些视频放 Instagram 上。
Alvin: 其实我们就是Instagram 起家的。
Ruby: 嗯,OK。
Alvin: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跟伙伴,我们都还有各自的工作,所以当时能经营 IG 的时间只有下班。
Ruby: 哇塞,太卷了。
Alvin: 所以我还记得那时候,我每天就是在咖啡厅待到 12 点 1点才回家,就是做这个每日币研。对,所以 19 年开始的。19 年到 21 年都是兼职在做。那我觉得 dive into narratives, 这个叙述已经放了很久了。那我觉得它也比较适合去讲一个差异的东西。就是说很多人到现在其实会发现说,其实我们专精一两个东西会远比什么都要好,还来得更有回报。那我觉得对我来讲,我的强项就是很早会比较知道说这个生态或项目它有没有具备这个火的要素。那另外一点是我在看东西的时候,不会以当下的市场去看。比如说我们身处华语区,我就以华语区
的热度跟大家对它的评价来看某个项目。尤其像是 FriendTech 跟 Kaito,我很确信就是说大家在一开始都是很不看好的。然后这两个项目都是我算是华语区很早在讲的其中一个人。那我看周可能就是他在中英文圈的影响力跟这个产品是不是在当下是被大家所预期的。尤其我对于可能 social 跟资讯类型的产品一直以来都很有兴趣。对,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我未来可能也会继续 focus 一个点吧。就是说怎么样结合 KOL 的影响力跟大家能够找到相关资讯的这个产品。我觉得这个东西还算是蓝海吧,还没有太多的团队能够做出来。这就可以证明说,可能 dive into narratives 的重要性,在一个产品你可以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把它的这个各种的资讯呈现给大家这样子。
Star: 对,然后我比较好奇,因为我们没有做过任何这种项目的社群。想请教一下,比如说做这种项目社群,在里面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呢?产出内容肯定是其中一个,产出内容,产出研报。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工作在这里面?
Alvin: 好问题。其实这个东西也有很多人来问过我们。而且其实当时也有一些朋友是劝退我说中文圈不用做太多社群。因为小熊之家那时候已经做得很大了,就是还不错。我觉得就是说,对一个生态你要找到一个你自己真的很喜欢的元素。我觉得跟经营公司也是,就是你一定要有一个你觉得非做不可的原因。不然你很容易会各种的因素打退堂鼓。这个还蛮重要的,尤其是在熊市,如果大家未来想要在熊市做一些 Builder 的事情。那再来的话,我觉得像刚刚 Star 有讲到一点是内容的部分。我觉得做社群做生态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讲是一个很好的 Leverage。其实维护社群来讲,内容是占了可能70-80% 的重要性。所以对在写内容的人来讲,没有到非常困难,因为我们知道怎么样把各种资讯转化给大家能够吸收的这种素材。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怎么样去保持跟生态内,不管是主要的核心团队,或者是周遭打造项目的这些团队保持联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点。那这个东西又跟你身处哪个地区有关。像可能现在住在新加坡,对于华语圈来讲就会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那你可能住在法国啊,住在美国啊,其实都会有不同的结果。那你必须要去衡量这个地区,你有的这个 connection 会不会帮助你。尽量推出来让大家看到。因为老实说,做这种东西,要做到一定有成果,才会有回报。不然我觉得花出的精力都是非常大的。
Ruby: 所以像 Berachain 的话,他的主网上线的时候,我记得他是有去提到一些给他
建设 Community 的这些的 Builder 的,所以他是有专门的一些类似 Grants 或者是 Rewards 给到 Community 的 Builder 是吗?
Alvin: 有,他们针对项目跟社群都有一些 Grants。然后他们官方有找了一批大使,就是在华语区里面有找一些大使是可能分别是来自不同赛道的,可能是空投社群啊,或者是 DeFi 社群,等等。
Ruby: OK,明白了。
Star: 所以说初期其实是建设是 permissiveness。就像 Alvin 讲的,真的是觉得这东西有意义。
Ruby: 而且你得要做到一定的水准和影响力了,可能才能够真的有一个比较大的收获。
Star: 是的。这也是我非常佩服 Alvin 的一点。我觉得 Alvin 就是,就像大家讲的,其实真的做的,事情我觉得是没有那么多,因为就也会关注很多推上的就是KOL或者谁,因为发现就是就经常换赛道。
Ruby: 而且是说什么项目火了出来了,今天讲 Defi,明天开始讲 Kaito,后天开始讲 AI, 在后天来讲 ZK。
Alvin: 对,我觉得这个真的就是在一个一定的领域上做出影响力真的非常的困难,但是相对的有回报,它需要真的是不断的累积这样子,因为像是现在其实已经算是一个市场非常不好的点,那我也有组织一些台湾 Kaito的玩家,他们就会很焦虑就是说自己到底要不要再继续写文章,因为他们觉得写文章都没有分数,但是我觉得老实说大家都看到我就是 Kaito 很高分,好像拿到了很不错的结果。但事实上我已经坚持写内容5年了。
Ruby: 而且基本上每天都在写,不管市场是什么情况。每天都在写。
Alvin: 我觉得即使做这个每日币研之前,我没有到真的每天写内容,但是做了币研之后,老实说,我们网站上发出的可能 1700 篇了吧,这些文章真的都是我 80% 都看过,而且也是每个写手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带,几乎都是我自己培养出。
Ruby: 还要培养写手,太厉害了。
Alvin: 其实我还蛮享受这个过程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擅长的赛道,尤其我们很多写手他们都在币研对他们来讲是币圈的第一份工作,所以我觉得他们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对我来讲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肯定。然后也是因为这样我觉得有必要继续做下去,不然老实说其实大家都说在闭圈工作很内耗嘛,就是你的热情很容易被消耗殆尽,尤其在价格不好的时候。我觉得人的连接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收获。
Star: 因为最近比较熊嘛,我发现很多人开始做内容了。因为你刚刚说你也带过写手,就有没有什么特质你会觉得一个人他从零开始来做内容是会比较有潜力的?
Ruby: 对,你的面试的这个标准是什么?
Alvin: 我们几位写手有几个我觉得真的特别认真,跟在自己特定的赛道做出成绩的。我觉得就是要保持好奇跟热忱,这两个是最重要的特质。因为有好奇心的话,你才会有自驱力去了解赛道的项目,跟世界上的运转的方式跟逻辑。对。因为以我们其中一位写手来讲,他是可能艺术背景出身的。但是他现在能够写DePIN AI 各种的研究的项目的内容,对我来讲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跟热情是两个最难被取代的特质。那当然你需要找到一个方式,让自己一直都有动力,这个也还蛮重要的。如果你自己没有办法保持动力。那我觉得就是试着先加入一个团队,可能会更有帮助吧。
Ruby: 嗯,而且大家互相督促,然后可能分赛道来研究,更有动力一些。
Alvin: 对对对,如果我不是做每日币研,我应该也没有办法每天写东西啦。有时候你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你才会有一个冲劲在那边。
Star: 是的,相当于最后是形成大家希望打造一堆能让你每天有正反馈的圈子或者环境。
Alvin: 昨天看到一个很不错的留言是,你在写内容的过程,你需要了解说前期的这些内容都是你自己当下在记录,就是你不能有太大的预期。如果有太大的预期,会没有办法做下去。就可能以我们,像你们啊,跟我们在熊市做内容的这个时期也是。对,就是当下不能有太高的预期说, 我今年一定要透过内容赚多少钱,而是一个打造 IP 的过程。像 Star 也有发了一篇,教大家怎么样打造自己的 IP。我觉得这个东西都做得很好,可以让更多人在早期去了解说 IP 是远大于账面价值的。
Ruby: 所以我也可能再追问一下,因为刚才聊到 Kaito, 所以你比较早注意到 Kaito 也是因为说你可能自己在内容创作上面,然后包括对 IP 的这个认知。
Star: 对,然后 Social 上面。
Ruby: 然后在 Social 上的一些的这个就是研究吧,对这个赛道。
Alvin: 可以满值得分享的。因为最早我知道 Kaito 是因为他们在 Twitter 上面非常的活跃,然后,因为我有在炒币,所以我很明显的知道说他们团队是会炒币的。那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在那时候 Twitter 当下在市场上转移到 AI Agent 之前,他们就已经在讲 AI Agent,然后到后来的 DeFi 加 AI。所以对我来讲,我会透过他们社群媒体经营的方式来去了解说这个团队是不是真的 Native。Native 可能就是他们懂市场怎么运作。能够掌握到叙事的转变这种感觉。那再来是我参加到他们在 DEFCON 的这个活动,叫做 GrowthCon。这个是跟 Kaito 的活动,大概在去年的 10 月、11 月吧。
Ruby: 就是泰国的那个曼谷的 DevCon 的。哦,那个时候有个活动。
Alvin: 他们真的做得非常好,而且在当下你可以看到非常多行业内很不错的项目都出现
了,像是 Pendle,Eigenlayer,然后记得 Monad 跟 Movement 可能也有吧。就是在当下,我们要知道在一个活动组织这么多的大项目的核心成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Ruby: 所以在那个情况下你就会觉得说他们的这个朋友圈很厉害,或者是说他们的合作能力很强。
Alvin: 对,他们的筹码是很强。而且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前,我已经看到了消息是说他们有公开表示自己已经透过 2B 的产品进行盈利了。
Ruby: 商业化变现。
Alvin: 对,已经开始 Breakeven。对,所以我觉得就是这两三个时间点让我知道说他们应该会是未来市场上可能前 10% 之内这个比较优秀的团队。对,那刚好也有一个老朋友韩国人,他也是在 Kaito 很久了。所以我觉得说,人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Star: 然后还有 Sandra。
Alvin: Sandra 她是 Kaito 里面的其中一个同事嘛。一个很厉害的 partner。
Ruby: 啊,就是那个马来西亚的女生,是吗?
Star: 就是那个双胞胎。
Ruby:啊,对对。
Star: 妹妹。
Ruby: 对,然后她的姐妹是那个 Cindy,就 Drift的Cindy,对吧?
Alvin: 对对对。她在加入 Kaito 之前我就知道她了。而且,应该是她在 Nelson 的时候我就有知道这一位人物。
Star: 哦,谢谢。
Ruby: 所以 Alvin 还是掌握非常多水下的信息的。因为包括这些人的流动,其实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比如说这个人,你觉得他很优秀,然后他从一个项目去另外一个项目,那显然对吧,这个项目有点东西。
Alvin: 对,老实说我们写研究项目的这个内容的时候,可能八成我们都爬过他们的 RootData 跟 Linkedin。然后我觉得Linkedin 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到我。那当时我就觉得 Sandra 真的很厉害,因为她现在应该才 25 岁左右吧,然后他在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待过 Amber Group,然后后来去 Nansen, 然后再来到 Kaito。所以对我来讲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这个事业的轨迹。对,那我觉得这个团队他们其实感觉也不大,但是可以找到很多厉害的人,我觉得对我来讲也是一个值得加分的因素。
Ruby: 哦,这个还真的没有想到。有很多这种辅助的信息,然后再加上线下活动的信息。所以我也观察到你其实是好友区很早开始讲 Kaito 的。甚至大家都还没有开始疯狂输出 yap 攻略之前,你就已经开始了。
Alvin: 对,真的是在他们推出 Terminal 的时候我就推荐大家要 follow 他们的 Twitter 了,当时都没有 yaps,所以真的很早,可能 9 月、10 月。
Ruby: 当然就是 Alvin 自己 yap 的也很好就是了,每天保持。
Alvin: 对,因为后来真的就卷不上去了,我觉得圈子还是有差啦,就是台湾老实说活跃的 KOL 没有到非常多。
Ruby: 但是我注意到说你也不光光是说自己那个写写文章的部分,其实你还有 NFT 的部分,所以你整体的这个就是开头的布局还蛮完善的,最后拿到的结果也比较大,
Alvin:差不多对,就是可能也是五六万颗左右,那我觉得。这个就是融合炒币的部分了。
Ruby: 对,就是有自己再加资金再加杠杆,所以我觉得这个很值得学习,就非常集中精力办大事嘛,办几个大的项目就行。
Alvin: 因为我觉得这个周期 NFT 会涨上去的都是跟权益类型有关的 NFT 嘛,所以其实最近可以,像是 Infinex 或者是 Sign 他们的 NFT 也都涨得不错,我觉得也是有发币的。我认为当时 Kaito 他们最初的白名单只有 0.1 个以太。老实说连我都没有登记到钱包地址。
Ruby: 我也没有登记到。我觉得他们是故意不让我们登记到。
Alvin: 就是这个博弈的因素嘛。虽然大家会质疑老鼠仓,但是我觉得老实说对一个可能会成长到 10 亿的 NFT,一两亿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可以进去的。所以其实在一到三的时候我就有买了几个。
Star: 哦。
Ruby: 所以我觉得 Alvin 真的布局的非常聪明。就是Work hard,work smart。真的。
Alvin: 对,我觉得这个就是需要去跟项目方去博弈,要去懂他们的这个手段。这个甚至要多多多去聊。
Ruby: 非常含蓄。
Alvin: 去了解这个规则,规则的运作。
Ruby: 有点像是打游戏升级打怪的那种感觉。
Alvin: 因为我也是很爱打游戏的。
Ruby: 所以玩得比较好。
Star: 因为我们两个都很不擅长交易。然后之前 NFT 都变成了一堆小图片。对,所以这种话就是一旦没有 Mint,我们其实还蛮难判断就是要不要二级再进入。
Ruby: 对,但是后来我就是做了反省,我就发现我身边比较会玩 NFT 的人其实也都去囤了。就是比我们傻傻的 Yap 会高很多,因为同样的一份时间相当于你加了很多倍的杠杆。
Alvin: 我还记得当时 Kaito只有 0.9,那时候不是还要跟 Star 讨论一下嘛,到底要不要卖?然后我的决定是不卖了,那好险最好是第一天没有卖。因为老实说一开始算了一下,如果你 0.9 全部卖掉,我的空投全部加起来,两个 NFT 就超过了。所以对我来讲这是好难接受的一个事实。然后就一样拿着,然后去链上做 LP 跟质押这样子,就拿到比较高的价格。
Ruby: 对对,然后就当时我们领空投那天还是,好像一下飞机马上就要领。
Star: 是的。
Ruby: 然后领到以后,其实发现那个就是在交易所里面的价格已经下来了,我们就说算了,就是等一等,等到它稍微再高一点再说。我其实后来再想了一下,因为我们原来没有想特别多这种空投之后卖的这些的策略,其实这个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除了你就是在这个之前的努力,你后面如果不能够保住最大化的收益,其实也挺可惜的,然后我们很多都是卖飞的,然后这次相对来说好一些,虽然也没有说卖在最高点,但是就是还是一个就是我觉得比较 OK 的价格。然后呢还有一个就是我观察到在 0.91 左右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些我们周围的聪明人在抄底,就是他们还在买进,就他拿了空投他还在买进,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买点。那当然我们两个是相对来说比较保守的,我们也没有再去买,但是我就觉得说如果他们还在买的话我也比较有信心可以再拿着。
Alvin: 对。我其实 1 到 1.2 那一段也有买一点,因为我觉得可能跌不下去了。因为当时是正值大家看到什么都想空的一个阶段嘛。我还记得那时候大家刚空完 IP 很开心,当时可能表现比较好的只有那个 Kaito 跟 Berachain 而已。
Ruby: 对,layer也是空不下去的,也有人想空那个 Solayer 的。
Alvin: 对对对。然后结果发现可能只有一个晚上吧,空了一个晚上,白天就反弹了。
Star: 是的,所以我觉得这后面可能就是真的,刚才讲到说就是对于怎么卖,以及这个币价为什么是这样子,在各种就是估值啊卖点上,我觉得我们还有挺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Ruby: 所以之前如果认真对这个项目做过功课的,也是帮你有 hold 住的信心,就是你对它这个估值,你有自己的一个判断标准,就不太会容易受短期的情绪去影响。
Alvin: 对,因为我记得当时有一个数据是 Kaito 他们大的解锁是直到今年八九月才会开始的,所以其实前半年可以理解为都是空头抛压。
Alvin: 所以可以理解为前半年几乎都是空头抛压是最大的,或者是 NFT 的空头。对,
那如果很大的 NFT 都是老鼠仓的话,如果他们投资人拿在手上,我觉得不管卖掉或者是拿在手上,其实拉盘都是挺好拉的,就是桌上的人不多。对,那我也有观察到很多大的 KOL, 他们在早期都已经把空投全部卖掉了。那对我来讲,这更好了。因为就是抛压更多,然后前期消化完的话,其实后面的话,上涨空间也会更大。
Ruby: 所以我觉得就是 Alvin 这个对于这个市场的整体的判断还是蛮全面的。
Star: 而且我觉得核心就是说Kaito他有自己的一套玩法,他有那个他代币有 Staking, NFT 也有 Stating,Stating 是可以放到投票系统里面的。其他很多项目,有些项目就是为了 Stake 而 Stake,Stake也不知道要干嘛。
Alvin: 真的跟 Founder 出生于 Citadel 有关,因为他交易员背景,然后他比较知道说要怎么样去设计一个大家可以 FOMO 的代币经济。而且他们很多很小的小细节是,比如说今天你把币从这个质押给拿出来了,他的这个权重是会大幅降低的,所以他就会变成说也是另类的(3,3) 啦,就是你必须要质押跟你的时长是有关的。那你为了投票拿到空投的人,你基本上没有办法就是一直不断的质押跟 Unstake 或者是转移 NFT 等等的,他们会尽量避免这种现象。
Ruby: 其实 Twitter 上不是有他们把那个 Hyperliquid 跟 Kaito 的两个 founder 的头像都放在一起,然后两个 logo 都放在一起,说特别像吗?说两个而且都是 training experience。
Alvin: 刚好这周期很厉害的很多团队都是华人,像是 Virtual 也是。
Ruby: 嗯。
Star: 嗯。是的。
Ruby: 华人,但是可能在北美有过从业经验的。
Alvin: 隐约都觉得这些团队应该其实都是 EVM 的反击,因为我觉得很多厉害的 founder 他们的头像都是 punks。
Ruby: 是的,还有人解读过就是说下次再看到一个 punk 的 founder 就是你必须要重视,因为就 punk 都是 builder。
Alvin: 因为我觉得这是 PFP 一定程度的证明说他们:"比较不 care 当下的利益,因为一方面他们有财力,他们可以买一个punks, 那另一方面就是说他们重视就是这些老玩家的这种社群跟这个 vibe。
Star: 对,然后差一个八段,都说给那个 Kaito 项目投票可以拿到空投你有拿到过吗?我是没有拿到空投。
Alvin: 其实有。因为老实说,中英文圈都有一些人在组织嘛,就是跟项目方去交涉啊等等。但老实说经验不多啦,就是可能一两次而已。那其他拿到的空投都是他们项目方比较针对广撒性的空投。
Ruby: 就像 Bera 给到我们,就我们也没有在 Bera 生态去交互过,然后也可以拿到,或者是 Story 的那种。
Alvin: 对。
Ruby: 所以接下来 Alvin 你会比较 focus 在哪些项目上呢?或者是哪些生态里?反正 Berachain 和 Kaito 我理解你还是会继续关注和深度参与的。
Alvin: 对。我觉得以叙事来讲好了,我们还是比较看 DeFi 跟 AI 可以不管是结合也好,或者是 AI Agent 的下一步可能会是怎么样的转变也好,我觉得都是很值得继续追踪的。那再来的话 链上比较有一些活跃资金的生态大概在哪些。那我觉得现在 以 EVM 来讲,Sonic 会是不错的吧。就是 AC 的那个 Sonic。对,他们的社群的活跃度啊,或者是资金量,我觉得都成长的不错。而且其实 AC 也都很主动去跟大家去互动。我们之前有写了一个也是 Sonic 的介绍,他也帮我们转发了。所以他人真的不错啦。那我觉得如果是对 farming 有兴趣的,可以去上面探索一下。
Ruby: 是,我昨天有晚上睡觉前还看了一下它上面的一些的项目的矿,然后暂时还没有研究到要放进去。就是他们有测试过的说是可能那个 APY 有一点虚高,我还没有投资金进去玩。
Alvin: 这个的话,如果是要看个别项目,像是他们最红的那个 Shadow,其实你讲得对。可能有时候不会有大家预期的这么好。
Ruby: 嗯。然后另外还会再看哪些生态呢?
Alvin: 嗯,另外的话,我觉得以 BTCFi 来讲,可能看一下就是说未来他们会有怎样的发展。就如果说,Babylon发币之后,他们继续维持热度的话,下一波可能会带到 Sui 那边,因为 Sui 再来要接 BTCFi 了,那可能会有一个还不错的气势吧。
Ruby: 大家都非常期待Babylon能维持热度,因为他如果龙一不能维持热度的话,这个 BTCFi 大家都会比较难接下去。
Alvin: 真的要靠他们了。
Ruby: 对,我也比较好奇的就是刚才漏问了一个问题,就是因为你也参与 DeFi,然后也会去做一些二级的交易,然后也会做空投。所以你自己大概的一个在币圈的这个仓位的管理会是怎么样的?就是你有多少的资金在 BTC,ETH 上,然后多少可能在稳定币,然后做 Farming 啊这些的,会比较好奇。
Alvin: 稳定币一直都是可能20-30%左右,就是比较有余地去各个地方操作这样子。那主流币的话还是以太最多啦。这没办法。这是原罪吧?这是原罪。
Ruby: 这是磨练心性吧?这一轮。
Alvin: 而且老实说,我比较算是不死拿以太的人。因为我很多地方都去 Farming,或者是我把它转成 NFT。所以对我来讲,以太还是一个我觉得可以相对灵活好操作的一个资产。那当然 SOL也有啦,就是主流币持仓的这个 Portfolio 里面。
Ruby: 所以你会留 20% 到 30% 的资金去做空投的 Farming 和 DeFi 的 Farming?
Alvin: 对。然后可能小币的话占 10 到 15% 吧。其他的话就是主流币。
Ruby: OK。还是比较稳健。百分之五六十都在主流币上。
Star: 小币都是哪种类型的?
Ruby: AI Agent?
Alvin: 这个肯定的。AI Agent 那时候也买了不少。然后就刚好是也比较早买 Virtual。所以我的倾向就是如果我的小币的比例变高就把它换回主流币这样子。
Ruby: 对的。所以就是可以睡得好觉的感觉。
Alvin: 我觉得肯定的。尤其现在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在管理公司。我觉得凡事都是尽量有一定的风险控管的意识比较好。
Star: 最后再问几个问题好了。刚刚讲到 Bera 和 Kaito,Bera 本身现在很多项目还在进行当中,Kaito 是一波空投完了,其实我看大家对他的看法还是不太一样的。有些人觉得,空投完了之后很多人就没有动力再去做内容了。但是也有人观点是相反的,他其实这一波能起来,甚至你看这熊市,他们操盘能力也很强了。这熊市也没怎么跌。接下来的话,其实因为币圈注意力是最稀缺的嘛,我看现在还又造一个新词叫注意力资本市场。我觉得Kaito做的比较成功一点是真的是可以把大家注意力组织起来,就指那儿打那儿。今天要什么项目呢,大家就来 Farm 这个项目,都来讲这个项目。感觉比之前的 Agency 还要有效。你是怎么来长远地看 Kaito 的发展的?
Alvin: 老实说,第一点回应我刚刚提到的,即使你不玩 Kaito,或者是你不持有 Kaito 的 token, 你都必须关注他们团队在这个市场里面推出的各种新消息的团队。你有没有用到他们的产品。我觉得这个是在这个圈子里面必须持有的一个灵敏度。就是说他们为什么会有一个影响力。我觉得都不是巧合。就是从像我一开始关注他们的团队成员,一直到他们经营 Twitter, 到推出产品等等。他们现在其实有很多不同的产品线。那我觉得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有把 Terminal 做好的这个能力,也才会让更多人去买单他们后续推出的东西。那 Kaito 当然我觉得也是很两极啦。因为老实说,其实一个东西是这样的,如果他没有做出影响力,也不会有人去批评他。我一直都很相信这个道理。
Ruby: 就是如果没有影响力,大家的反应是冷漠。
Alvin: 不会理你对吧?
Ruby: 对啊,就根本不 care。
Alvin: 不会提到你。
Ruby: 黑红也是红。
Alvin: 就像我们那时候遇到假账号也是一样,我们在 Instagram 上面一堆假账号,那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肯定吧,就是他们愿意来骂我们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一直都很喜欢就是做可能 KOL 的这种 info 或者是 reputation 相关的协议,所以现在我有 follow 一些项目,他们是比方说有一个叫 noise 的,它可以让你去 trade narrative,有一个叫做 ethos,它可以让你去给 KOL 评价,然后去交易他们的名声。这个东西我觉得很有趣的。虽然这个 ethos 他们是白名单机制,现在我也还没有拿到,但是我们透过各种插件或者他们的平台,你已经可以知道说有些 KOL 分数真的很高,像是可能 MegaEat 的那个 Bread,他可能是 2000 分。另外一个 KOL 可能一直割韭菜,他只有 700 分。我觉得这个东西会更好让大家去评判市场上到底有哪些人是值得 follow 的,哪些人要远离。因为这种东西其实老实说,散户没有太多资讯可以判别。对他们来讲,追踪术就是一切。今天我 follow 一个 10 万大V,他讲的就都是对的。但现在有更多这种工具可以打破不透明的地方。
Ruby: 对。而且 follower 很多都是从去年开始很多都是刷的,然后或者是,我们之前有讨论过嘛,是不是可能是其他领域什么黄推转过来,变成一个币圈账号。
Alvin: 我觉得一定有,我觉得一定有。就是擦边啊,或者是政治推嘛。
Ruby: 是的。
Alvin: 在Web2 可以做到非常大的,现在都进在币圈了。
Ruby: 是的,没错。所以我觉得就是这种可以让大家更加透明化去指导大家的这个投资的这个工具肯定还是挺有价值的。
Alvin: 对,因为我觉得一直以来判断项目跟判断 token 我都很喜欢用标签化的方式来进行判定。这个东西我觉得 Infofi 他们在处理的这个逻辑也是蛮类似的,就是可以知道这个人他的组成有哪些标签。那他怎么样去跟其他人,就像 Kaito 会用这个 social circle 这种概念。
Ruby:嗯,inner circle。
Alvin: 对,inner circle,还有社交图谱。对,因为像以前我会讲六度理论嘛,那现在其实币圈不会有六度,币圈有两三度吧。就是你很快的找到一个 mutual connection,然后你约出一个人。这种东西我觉得一直都是在币区来讲很有价值,然后也很期待就是说未来链上身份怎么样可以去跟这些做结。
Ruby: 对,还有就是说现在信息太爆炸了,太多了,每天怎么在那么多的信息里面分辨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那可能是不是有一些你自己常用的一些的工具啊或者是整理信息信息源的这个方式可以给大家推荐?
Alvin: 嗯,我自己的话,可能还蛮有趣的。我会特别针对我自己想要了解生态跟赛道,开 Twitter 的小号。
Ruby: 怎么开 Twitter 的小号?
Alvin: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了,因为其实就是屏蔽一切不相关的资讯,那就是让我可以更 focus 在当下。因为我的主账号已经追踪非常多账号了,可能几千个,九千个吧,我记得。那没有办法再去做删账号的动作,所以最快的方式就是开小号,然后或者是我建立自己的 Twitter list,那都可以,这两种方式是很好的去过滤 Twitter 上面的资讯的一个工具吧。那其他的话我觉得,嗯,我还在尝试怎么样可以做到更好,因为现在有很多工具是我们可以去训练自己的 agent 或者是更好的标签化工具,比如说笔记本、笔记软件,它可以让你去分类资讯啊,让你在有空闲的时间可以去做整理等等。我觉得这些东西都还不错。我也在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方式。
Ruby: 嗯,我感觉 Alvin 应该是在这种效率工具还有笔记软件上也是花了很多精力的,之前也经常会推荐一些写作软件。
Star: 就毕竟写了 1700 多篇。
Alvin: 有些是同事啦。但我觉得现在不管是我们从业者也好,或者是大家一般散户投资者,真的都很需要各种过滤的工具。所以我觉得工具这一块的市场也还是很大的,就是怎么样帮助大家更好的筛选这些东西。像是我也蛮佩服 ChainFeed,潘老师他们在做的这些东西。
Ruby: 对,他们也是帮大家精选了很多的内容。
Star: 是的,对。最后一个问题。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书或者比较 respect 的一个人推荐给大家?
Alvin: 很多人都会说马斯克,我讲一个比较,可能比较少人知道的。我当兵的时候带了一本书叫《从 0 到 1》。
Ruby: 哦,Peter Theos。
Alvin:他影响我蛮大的啦。可能也是因为当下在当兵吧。我可以吸收的程度比较好。所以在那本书我得到蛮多的就是一个新的概念怎么从 0 到 1, 或者是要怎么样去了解这个世界的运作的逻辑。需要有意识地去吸收才可以了解的。不然其实大家,我觉得现代人很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都会瞎忙。对,所以我觉得有意识地去了解到自己的目标跟前进是很重要的。
Ruby: 对,那本书我觉得我当时看到的时候,我应该还是在北京的时候,反正我也是看
了两遍了。
Alvin: 还有一本书影响我很深,叫《就业的终结》。
Ruby: 哦,这本没有看过。
Alvin: 这个也很有趣。其实它完全的描述现在大家在币圈经历的各种事情。
Ruby: 哦,就是说未来的就业是什么样的,然后大家就变成像我们现在这样子。
Star: 对,直接工作。
Alvin: 对,你未来不属于任何一个公司嘛。你必须要为自己做一些事情。
Ruby: 哇,可以可以。啊,这本书有意思。我要去搜一下。
Alvin: 这本书是我大学时期。可能是十年前的书了吧。但是他却可以把这些东西讲得非常的清楚。我觉得超厉害的。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在看书就会觉得,这些作者是未来人吗?就是都讲了一些很多大家会想不到的事情。然后还有三体。三体可能是我会想要再好好把它念过一遍的书吧。也是很经典。
Star: 他还是一个科幻迷。
Ruby: 对,所以 Alvin 应该是很喜欢科幻和科技整体的这个氛围。
Alvin: 对,就是那个 Black Mirror 我是第一集的脑粉,从第一集就开始看,全部看完。
Star: 对,我平常应该也看,但我没有看完,可能看到中间,我看的就是互动那一part。
Alvin: 哦,对,互动,社交分数。
Star: 是的,是的,是的。
Alvin: 黑镜有些剧情有点恶心,所以可能对一般人比较难吸收。
Star: 对,但的确我觉得像这种特幻,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还是动画,因为我们比较喜欢的动画叫什么来着?
Ruby: 万神殿。
Ruby:也是刘宇坤的。
Star:对,也是一本科幻小说改编的。的确发现很多这种东西在逐渐变成现实。
Alvin: 对啊,就真的有点意思。
Star:对,你要从而理解比如说 AI Agent或者 AI 接下来的比如说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从而最好的方式看这些就是筹划小说或者筹划电影。
Alvin: 的确,很多这种。几十年前的电影现在都已经慢慢变成现实了。
Ruby: 嗯,我刚刚去小搜了一下那个 Alvin 给你推荐的这个。《就业的终结》它英文叫 The End of Jobs。
Star: 哦。
Ruby: 对,有点像我们有一期播客,我们跟有一个投资人聊了叫 Future of Work,以后的工作是怎么样的,然后其实就很像说我们现在在 Web3。有一点像是零工经纪,但是呢也是完全为自己工作,然后自己一个人可能有很多个身份的这样子的一个人。对,然后最后讲不明白的就是超级个体了。
Alvin: 啊,真的币圈有好多超级个体,好恐怖。
Ruby:对,Alvin 肯定是其中一个。现在不仅是超级个体还要带团队,是超级团队。
Alvin: 希望继续维持。
提个建议,就这个逐字稿看起来太累了,能不能把它写成一篇介绍嘉宾或者项目的文章?反正本来也是ai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