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客文字稿]🎙E46. Huma Finance: PayFi+RWA, 提升跨境支付效率, 带来两位数收益 ft. Richard #128
Huma Finance:加速全球支付,将国际金融结算从3-4天缩短到当天,如同从邮寄信件到电子邮件,而且还从中获得 10% 以上的收益
如果你还没有订阅,请在下方输入你的邮箱,和 7,700+ 位聪明好奇的人一起,每周免费获取我们对于 Web3 和 AI 应用的最新案例和深度解析,帮助你做全球化时代的超级个体!
如果你有任何建议、反馈或者合作的想法,欢迎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每封邮件我们都会及时回复。
完整音频请在以下渠道收听:小宇宙、Apple、Youtube、Spotify
感谢社区小伙伴 murphy 帮忙整理了文字版,欢迎配合我们的音频 or 视频食用👇🏻
视频采访(带中文字幕):
音频收听: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7fba68959699d74dc69de11
在这期节目发布上线的一周时间内,我们将选取小宇宙评论区优质评论,赠送听友 1 台 Onekey Classic 1s (全球可发)钱包;以及 Youtube 评论区优质评论,送出一本由慢雾提供的《黑暗森林手册》的中英双语对照纸质书。
希望听到你们对这期节目的看法哦!
下方扫码订阅我们的频道⬇️
以下是正文内容:
Star: 欢迎收听最新一期的 Day1Global 生而全球。我是 Star。
Ruby: 我是 Ruby。之前好几个嘉宾谈到今年看好的方向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提到了支付。可以说支付是 Crypto 几乎让所有人受益的一个赛道。这期我们就很荣幸请到了 PayFi,也就是支付金融的龙头项目,Huma Finance 的 Co-Founder Richard Liu,作客 Day1Global,来为我们分享他看到的机会。以及他在 Huma Finance 的实践。那欢迎 Richard 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Richard Liu 的职业经历与 Huma Finance 的创立
📝 Richard Liu曾在谷歌开创了几款成功的产品,特别是中美跨境产品 GoogleFi;之后创立了 AI 公司 Leap.ai,并于 2019 年被 Facebook 收购;随后在一家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担任 CTO,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支付金融经验,并结识了 Huma Finance 的两位联合创始人。最终,三人共同创立了 Huma Finance,旨在将支付金融领域的经验应用于区块链技术。
Richard Liu: 大家好,我叫 Richard Liu,非常高兴来到 Day1Global。跟 Star 和 Ruby 也是神交已久,所以说这次非常高兴有机会跟他们一起交流。
Star: 对,Richard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经历。在 Crypto 里面其实挺多创业者都蛮年轻的,但Richard已经是一个创业老兵了。
Ruby: 对,不仅是在大公司里面做过很多零到一的创新,然后自己也是个连续的创业者。职场经历非常精彩,可以简单地给我们分享。
Richard Liu: 好,大家好,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是四川人,然后在国内在四川和北京都读完大学之后来美国读博士,整个职场说是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硅谷。
Ruby:Richard 不仅是在这个大的公司里面也做过很多从零到一的创新,然后自己也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同时之前的创业经历也是促使他来做Huma Finance 的这个创业的原因,所以 Richard 能不能给我们大概分享一下你自己的就是几段的职场经历?
Richard Liu: 好啊。我的 career 主要是在硅谷了,然后早期在 Google 做得比较久,开创了几款 0 到 1 的产品,尤其是中美之间跨境。可能很多朋友都用过一个产品叫 Google Fi, 我今天依然还用那个产品,我是负责那一款产品,今天已经是几个 billion dollar 的 business 了。后来我离开 Google 之后,自己的第一次创业是做了一个 AI 的公司叫 Leap.ai。那个公司最后是在 2019 年被 Facebook 收购的。在 Facebook 收购完了之后,我其实一直都在想,OK下面做什么?最后 Ends up 没有立即立马创业,主要是跟太太家人商量,觉得时间最不合适。我反倒去了一个很大的 Fintech 公司做它的 CTO,做了两年,在那边确实对整个 Payment Finance 这个赛道了解得更深,然后对支付积攒了更深的经验。同时在那边结识了我今天的两个 co-founder。因为一位是当初在那边负责整个公司的产品,另外一位是做风控的,所以说我们三个人一起,一个做产品,一个做技术,一个做风控,我们觉得这套班子搭的比较齐。然后确实有非常 strong 的 inspiration 把一些我们看待的 payment finance 的东西挪到链上来,促使我们来做 Huma Finance。Huma Finance 我们目前做了第三年,在 Crypto 里面算是比较长,但是说实在我们看来这只是万里长征才刚刚走完第一步,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从 Web2 到 Web3:Huma Finance 的灵感来源
📝 进一步聊到了Richard Liu 从 Web2 转向 Web3 的原因,以及 Huma Finance 的灵感来源。他讲述了之前在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工作经历,该公司虽然融资规模很大,但由于其商业模式依赖用户打赏,导致融资困难。这促使他思考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传统金融领域的痛点,最终决定创立 Huma Finance,将资产和代币放在链上,连接全球投资者,并利用平台资金加速全球支付。
Ruby: 了解,所以的话也是一个已经就是合作过多年的一个班底。
Richard Liu: 是的,我们一起就去的Chief Product Officer,那个时候其实公司刚融了 Series C, 一两亿美金那个样子。然后整个公司那个时候花了很多钱就推广,但是其实是亏了比较多的钱,然后我们很快的就对产品对增长做了很多转变,尤其那个时候正好是 Covid 的时候,在七个月之内把公司从一个月赔 700 多万美金到变成赚钱的,我觉得那段经历还挺有意思的。和我的 co-founder 一起共同做了很多很有趣的一些事情。所以当你打一些苦战的时候,你会觉得那个战壕里面的感情是很深的。我们俩就觉得那个合作的关系特别特别紧密,特别特别愉悦。到后来他本来是要去做一件别的事情,然后我是生生把他给拉过来了,我们俩一起来创建Huma的。
Star: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当时在 EarnIn 看到了什么样的机会,然后决定你要去做 Huma 的?而且我觉得这里面还不只是说你的另一段创业,而是说你从 web2 其实到了 web3 里面。
Richard Liu: 首先说一说 EarnIn 做的一个什么东西。他做的东西就是说,因为美国人不像中国人那么喜欢存钱,美国人有很多老百姓说你让他掏 400 美金掏不出来的,大部分都是月光族,所以说很多人其实是希望有机会能够借他自己下一个月的工资来支持开销。然后传统的Payday Loan收的利息特别高,年化能收到 400% 多,实际上是英文叫 Predatory,中文就是像那种高利贷的那种方式。然后这个公司做的非常非常有趣,中国的听众来说可能是觉得难以理喻的事情。这个公司一年就是借贷额有10 亿美金以上。它最开始的产品很多年都是不收用户钱的,只要用户打赏。我们在的时候打赏一年都有几亿美金。当然后来它的商业模式继续以打赏为主,但是说平时借钱是第二天才转给你,你要当时就转给你,还要收你一定手续费。所以是这样加在一起,这个公司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 strong 的一个 business。
但是这样的公司它有一个痛点,是什么呢?因为所有的金融科技公司都是自己到一个地方借了钱,对吧?以利率 A,然后想办法 deploy 到别的渠道,然后能够收到年化利率 B,那 B 要大于 A,这个公司才能够生存下去。像这样的公司规模就已经很大,平时利润都是几亿美金,平时是赚钱的。而这样的公司要到传统银行借钱是借不到的。你想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是靠什么来的?就是别人打赏。你想银行怎么会有那样的模式来支持呢?他自己就非常非常痛苦,要去找我们叫 credit facility,就是相当于他要去借差不多 4 亿美金左右的钱,ends up都是到 PE 去借,但 PE 知道你只有一个渠道借钱。他怎么做?掐你的脖子,毫无疑问。任何做过公司的你的听众都知道,如果你融资只有一个人,无论是股权或者债权,只有一个人投资你的时候,那个Term没有你说了算的,都是对方说了算。所以说我们就觉得,这个业务这么好,还拿他的债权拿得这么困难。那同时我觉得我对这个资产特别喜欢,我作为个人,我非常愿意投资,但是我投不进去,因为我不是那个 PE 的一个 LP, 我投不进去,所以说作为这个公司它需要资金,而我也觉得这个很好,我愿意投,双方就是弄不起来。我们做 Fintech 的人吧,肯定对 Crypto,对 DeFi 也是一直跟进的,所以说我们就觉得那还不如把他这些 asset 给 tokenized 放在链上。然后 connected with 全世界所有的这些人,大户小户,让大家都能够参与这样的机会。这些公司它能够 access global capital,那对于我们这些一般的投资人,从 retail 这些所有的人,也能够投资到这样的机会里面了。
这 exactly 是我们最开始想的,就是要 build 这么一个东西。其实我们今天搭建的也基本上是满足那么一个愿景,就是 build 一个 finance 的一个 platform,能够用这些 platform 带来的资金去让 global 的 payments 各方面能够做得更快。刚才 EarnIn 那个 payments 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 payments。就是公司给个人发工资那个场景。中国一般是一个月发一次工资,美国是差不多两个星期或者半个月发一次工资,但美国人都是要借,这样的话他就提前两个星期能够预支他的工资,那实际上也是一个 payments 的特殊场景,那我们就在 web2 我们做了很大的流量,那今天一样的我们在 web3 也利用了这些基础,然后目前我们公司做了是 37 亿美金吧,已经在生态里边应该还算是到了一定规模的一个体量。所以说我们觉得从那个 inspiration 跑来做这件事情很有意义。
Huma Finance 的愿景与全球支付的挑战
📝 本节阐述了 Huma Finance 的愿景:加速全球支付。Richard Liu 指出,当前全球支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跨境支付速度慢、手续费高、结算周期长等。他将这些问题与过去通信方式的演变进行类比,并强调加速全球支付对全球经济的积极影响。他还分析了加密货币领域中支付应用落地缓慢的原因,包括网络速度、合规性、用户体验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的不足。最后,他强调 Huma Finance 通过结合 DeFi 和传统金融的优势,致力于推动加密支付发展。
Ruby: 对,其实是这个解决的痛点或者是场景是有一脉相承的感觉的。
Richard Liu: 是的。所以说当我们最开始来做 Web3,毫无疑问是有很多东西对我们学,但是这个应用场景说实在是非常实在的一个东西,这个对我们一点不陌生。当然我们在 Earlin 做的,它是为 2C 的人借的,最终用户是 2C,而今天 Huma 做的所有的东西,真正借钱的一方全都是 2B。但是提供资金这一端都是 institution,让我们这一周正好上线的产品就事实上能够 open to retail, 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参与到这个机会里面来。
Ruby: 待会我们也可以仔细讲一讲这个新发布的一些的内容。
Star: 是的,那能不能先给我们简单就听听我们介绍一下 Huma 是一家什么样子的公司呢?
Richard Liu: 我们 Huma 的一个愿景就是希望能够把 Global Payments 变得更快。因为今天的 Global Payments 其实有很多很多问题。比如说你从香港要打一笔钱到阿根廷,那往往就要等好几天,对吧?以后我刷了 credit card,虽然我马上能够 access 这个服务, 但是给你东西的merchant,其实都是要两三天之后才会收到付款。这些就实际上很多对 merchant 做商务的很多事情,实际上是一种 delay,也许你我都觉得这玩意玩那么两三天没问题啊,对吧?因为中国人都喜欢存钱,所以说晚那么两三天没关系,但是到商务里面,那个账期对大家其实是很大的负担,尤其有的地方,比如说在巴西,你刷 credit card,商家一般要等到三十天才收到,所以说这些都是一个很大的负担。然后跨境支付的这些事情,不仅贵,通过 swift然后又走得特别特别慢。所以说今天很多公司,那些支付公司都是要靠巨额的垫资,在目标国事先就把钱压到对方找一个合作伙伴,把一个月的 20% 到 25% 的流水压到那边,然后才能处理这个。收到单之后,对方可以用你垫资的钱进行 settlement。但这些事情是对这些公司都是特别沉重的一些负担,所以整个国际金融的速度就变得比较慢。你就想这是以前大家寄信的时候,我不知道你们什么年龄段,现在还写不写信,至少我小时候还是有写信。
Ruby: 最后明信片寄过的。
Richard Liu: 对,还是要贴邮票的,贴明信片。这样他就是跑得很慢。但是今天这个社会都是 all on,尤其是 crypto world, 你不分那个一周只有五天,然后五天早九晚五的,银行因为去晚了就关门了,很多事情就做不了。In the crypto world, it will be always on 24×7,然后同时让所有的 payments 能够变得更快。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全世界的 payments 加速,那产生的效果就是从邮寄的信到电子邮件,或者从以前的老的绿皮火车变成今天的高铁。你想想这些事情都是划时代的变化,让人类社会的质量变高很多。如果我们能让国际金融的支付从要等个三四天到当天就能结算,我相信整个全世界的经济会好很多。
Ruby: 其实我在这个节目里说过很多次,我了解到区块链最早就是因为跨境支付。就是因为我们当时对跨境出海的这个商家,然后包括就是他怎么去结汇进来这些,所以我就觉得说老早就应该要有这样子的一些的 infrastructure, 但是实际上好像进了这个 crypto 圈子里面,好像大家都更多的是在做一些很 speculative 的东西,real world 的这种事情,反而看到的比较少。
Richard Liu: 因为 crypto 整个生态的发展吧,它毕竟现在还是一个小众,相对来说跟整个全世界还是很小的一块,那任何一件事新开始的时候总会找一个相对来说更容易做起来的,那确实 DeFi 带来的各种 trading 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创新,就是整个 crypto world 在这一块产生了一块新的一个市场,我觉得这很有意义,所以说你看到很多speculative,这我觉得也是非常 natural, 但由于这样它本身这个派只有这么大点,你看整个 DeFi 加在一起也就几十个 Billion,就像我说的 PayFi 这个赛道,它至少都有 30 万亿美金,那也就是基本上接近你的 500 倍以上,就是把所有的 DeFi 加在一起,那 PayFi 也是你的 500 倍以上的,就是这个机会会要大很多,那我觉得今天取得的成绩是对的,但是呢,为什么你说用中本聪的 whitepaper就是讲 payments, 但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没有落地?那实际上有各方面的一些事情,我觉得主要有几块。第一块是说这个 network 本身要速度足够快,价钱足够便宜,吞吐足够大,就是像 Solana 这样的系统变得稳定了之后,那就让这个大规模的做 onchain 的支付变成一个 reality。第二点呢,当然你有很多合规的事情,还有 consumer 的 product experience, 这些慢慢到位,但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没有 finance 的话,很多事情会做得很慢,因为很多 payments 里面很多事情都是别人把融资,别人加了钱在里面,我刚才说了 credit card,全世界是 16 万亿的东西,那实际上都是那些银行在里面垫资进来。为什么?你和我刷卡,一个月之后我们才付钱, 但是商家两三天之后就收到了,那事实上银行在里面垫了钱的。那你说中国人可能更熟的是说那个供应链金融,或者外贸,trade finance,那这些东西也都是有人在里面要去垫钱才能 enable 这些事情。那第三块我刚才提到了我们做的更多的 cross-border payments 的 settlement, 这些都是需要 finance 在里面,没有 finance 这些应用场景做不起来,而这些 finance 这些东西需要很多新的 infrastructure, 而 Crypto 里边的人呢说实在的,没有这个 Infrastructure。今天他们没有。所以像我们这些做 PayFi 的或者有的做 RWA 的 Bring this expertise 这样我们能够把 DeFi 和传统金融的一些东西结合在一起,能够把整个 Crypto Payments 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你看像我们目前说的,你真正跟支付比,我们做了 37 亿美金的流水,在 Crypto 里面听起来还不错了,但是我觉得这就算是已经证明说你这个雪花慢慢已经滚起来,这雪球开始滚了。后面我们就觉得我们能够滚得很快,那也就是这件事情要落地的就应该能够比较快的发展,能够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加密货币赋能:Huma Finance 的独特优势
📝 Huma Finance 在加密货币领域中的独特优势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Richard Liu 认为,在跨境支付领域,Huma Finance 可以将支付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当天,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他对比了跨境支付和供应链金融的差异,并指出在跨境支付领域,Huma Finance 的影响力将更为显著。他还解释了 Huma Finance 主要使用 USDC 稳定币进行跨境支付,以避免汇率风险。最后,他提到社区所有制是吸引他进入加密货币领域创业的重要因素。
Ruby: 你刚才提到的就像比如说预收账款或供应链金融,因为它本身它在就是传统的金融世界里面也存在,或者是说Web2也存在,那为什么需要说在 crypto 里面来做这样的一个公司?就是你看这种 crypto 带来的不同的点或者它能够就是赋能的这个 power 它究竟是在哪里?
Richard Liu: 我个人觉得说在 PayFi 里面,相对来说这几块都是比较大,但我觉得跨境支付可能是最容易立竿见影的。为什么呢?你现在从三天到四天转成当天,这是一个质的变化。而供应链金融,很多是 60 天 90 天,钱到位早个一天两天,从整个回账周期来看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变化。
Ruby: 嗯嗯。
Richard Liu: 所以说就是在跨境支付这一块,你产生的影响会是特别大的。在 credit card 也是一样的,因为今天商家在很多国家是两天三天之后拿到支付额,你如果能够当天拿到支付额,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所以说我认为这两个领域里边相对来说会做得更快一些。那回到你刚才说的,就是说其实你任何run过business 的人都知道,现金流是很重要的。如果是你能够收我一点点手续费,哪怕一天几个 bips,你让我今天能够拿到两天之后的钱,那对我来讲是解决很大的问题的。很多公司一下就非常愿意做。所以就像我们就觉得这个声音是非常大,就是希望着要跟我们做集成合作的人非常多。
Star: 对,所以我理解是说就是之前你刚刚讲到那种跨境支付,它要通过那种 swift 系统,这其实是特别慢的,我们自己也体会了。不仅是慢,这两边还得给托手续费。
Richard Liu: 还挺贵的。
Star: 对,是的。
Richard Liu: 对,你想整个 blockchain,如果说 blockchain 有一个 unfair advantage,那是什么?不就是从世界的一个角落到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转钱块吗?我们这个 solution 就把这一个 blockchain 最 fundamental 的最大的优势给发挥到极致。
Ruby: 所以的话在这个里面咱们主要用到了这个就是稳定币的跨境的支付,因为我看到 Huma 主要都是采用 USDC,Circle 的这个稳定币。
Richard Liu: 是的。因为毫无疑问的,你想稳定币本身的应用场景主要也是两块,一块是各种的交易对。因为 blockchain 今天取得 crypto 取得最好的 product market fit 这一块就是交易,我认为第二个就会是 Payfi,所以说 payment 毫无疑问 stablecoin 在里面起的作用特别大。过去有一个尝试,比如说 Ripple 用了 XRP 去做,虽然它的币价做得很好,但是真正做的业务量是很少的,因为Ripple 的价钱不稳定,没办法用来真正做支付,实际上给它自己带来了很多很多麻烦。我想我们的很多客户也都是从 Ripple 那边来的,因为 Ripple 给他们做最后做得不成功,最后就到我们这边来,用 stablecoin 基于的 solution 对他们帮助比较大。
社区所有制与 Web3 的财富分配
📝 Richard Liu 对社区所有制有非常独特的看法。他认为,Web2 的财富分配极不公平,早期用户为平台创造了巨大价值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 Web3 的社区所有制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用户根据贡献获得相应的奖励。他将此与他之前的创业经历联系起来,并表达了对 Web3 社区所有制模式的坚定信念。最后,他讲述了自己将部分退休金投资比特币的故事,体现了他对 Web3 的信心。
Ruby: 除了稳定币以外,我记得你之前有说过,就是整个 Web3 也好,或者说 Crypto 也好,其实最吸引你的是community ownership,这个是非常吸引你来这个 Crypto 来创业的,这个跟之前非常不一样,这块能展开说一说吗?
Richard Liu: 可能跟我们个人的经历某个认知点一样的,但是大家最开始肯定都是 dubious,最开始肯定都是怀疑的,对吧?只有可能极少数人一听到这个词马上眼睛就亮了。我觉得我的敏锐度没那么高,我一听到我眼睛没有亮,以至于我第一次创业其实是有机会的,就是 jump on the crypto bandwagon, 但是我 miss 掉了第一次创业的事。16 年 17 年,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当初有好些朋友就说,Richard你这个东西已经有这么多用户了,你如果做成一个 crypto 生态,那你这个发 token 可能就特别特别好。但我当初为什么决定没有做呢?我当时就觉得,如果你想全世界的应用都做 POW,我觉得这个电不是sustainable. 所以我觉得基于那个时候,我是很难以想象未来一个世界是 build 在 blockchain 基础之上的。但是在那个时候,我觉得因为像我们这种做技术的人都会去分析,这东西你有没有 scalebility,如果你没有 skillability 的事情,你根本不要去想,你有可能做了一点点,做完了之后就完了,就没什么好玩的。但是我个人感觉当初那件事情之内也一叶障目不见远山了。 因为在那个时候,整个 technology 的 maturity level 不够高,但我认为那是 fundamental 的。那今天你想,Bitcoin 它用 POW 做一个 stored value 这件事情没问题,因为它不是所有的应用都在那上面去 build,对吧?但是所有的应用,你在 Ethereum、Solana 这种,它有别的共识机制,而它的耗的电量要少很多。当然有很多人,EVM 的人看到今天 ETH 价跌了,就觉得应该实际上 stay 在 POW。但我个人感觉Ethereum 其实换了 POS 是对的,但是别的方向一些策略是错的,可能有它的问题。但我觉得由于换成别的共识机制,就让你这个整个能够 build 非常 large scale 的各种 financial 的应用啊,social 应用,和 consumer 的应用。我认为这件事情是很好的。而在 2017 年,我眼睛里看清楚了一个当初 miss 掉在比较早期能够上这班车的一个机会。回过头来,我这一次在思考要创业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一方面是做一个 Fintech 公司,一方面是说做一个 Crypto 相关系的公司。其实真正对我来讲 resonate 特别特别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在 Crypto 里边早期用户参与进来, 都能够得到回报。我觉得这太牛逼了,这件事情对我来讲太牛逼了。为什么?任何做过公司的人都知道,最开始很难的。最开始无论你做什么事情,第一个用户,第一笔钱,第一笔融资,或者第一个客户给你付款,这些都很难的。能启动是很难的。 那些雪球哪怕你有了几个,靠你的朋友,靠你的人脉,拉成了一些,你攒在一起了,那都还是一个雪球,还没滚起来。而那些雪球不断地滚,不断地滚,在那过程中每一个小雪花瓣瓣。是对你雪球做出了巨大的作用的。无论是说你最后变成了一个大球,你就忘了早期的雪花瓣瓣。因为 Web2 里面有很多人其实有这个想法,给很多早期用户,给股票之类的这些事情,对吧?给你十股之类的这些事情都能尝试,但由于各种各样的活规,你是做不下去的。因为没上市的公司,它不会容许你有太多太多的持股人。
Ruby: 就像 Uber 的司机拿不到 Uber 的股票一样。
Richard Liu: 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 Crypto Community Ownership 就把这件事情解决得很好。你每个人你做出贡献, 根据你的贡献我能够记住。记住了之后你就能够 get reward。所以说我觉得这件事很有价值。然后你再从宏观的角度来讲, 我可以说 Web2 的财富分配是人类社会到今为止最不公平的财富分配。你看为什么过去三十几年,人类社会的财富不均变得格外严重?因为你利用技术,这些公司,无论是 Google、Facebook 或者中国的阿里这种,利用技术,很快地分离出一个全球的市场。因为过去吧,哪怕是说 Star、Ruby,你们俩很牛逼,开了一个公司,对不起,你先在你杭州那一块先站稳脚杆,然后做浙江,然后再做华东,然后再做中国,然后再做别的地方。这玩意儿,然后你要打到世界别的地方,可难可难的。所以说你发展速度不可能是那种指数级增长。而 Web2,那玩意儿通过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全球打通。所以说这些巨无霸的公司很快的 penetrate,但是它的早期用户,我作为 Google 的早期用户,我作为很多公司的早期用户,创造的这些价值,我是做出贡献的。我最开始的 query,那个数据对 Google 是有价值的,they give me nothing,对吧?这事实上所有的这些创造的价值,我们大家创造的价值,都被这个团队和投资人给拿走了。那我觉得那是极为不公平的。那 Web3 这一块呢,你团队投资人确实做了你的贡献,you getting your share 和 Community。I helped. I may not be an engineer, but I helped with building the community. I made my contribution. I get my fair share of reward.
Huma Finance 的业务模式与用户场景
📝 在接下来的部分 Richard 详细介绍了 Huma Finance 的业务模式和用户场景。他指出,Huma Finance 主要服务于 To B 用户,包括信用卡公司、跨境支付公司和贸易金融公司。他重点介绍了 Huma Finance 如何帮助跨境支付公司解决垫资难题,并解释了其收费模式以及如何为流动性提供者提供真实世界的收益。他还提到,Huma Finance 目前处理的交易额已达到数十亿美元,并认为这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Richard Liu: Web2你做一个老的公司,那都是很多事情就是要靠打广告,对吧?给用户一点都没有。这半边呢,有很多 community 自发的,因为他知道他会 get rewarded,他喜欢他会很快把他的朋友这些全都拉进来。我觉得这两个要竞争,毫无疑问第二者是更具有生命力的。当然今天 Crypto 本身有它别的一些问题,这一点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我认为这个一定会存在,会有优势的。所以说当我把这件事情想明白了之后,我真的没有犹豫all in。然后我进入 Crypto 之后,我觉得这个东西太具有前瞻性了,然后我进来的第一个月把我的退休金相当大一部分钱买成 Bitcoin。然后别人就说,哇你的 conviction 这么强,你刚进来没多久。对我来讲,我只要想清楚了这件事情,我认为这是 fundamental 的一个优势,那就是 all in,不仅是自己 build,自己的退休金就砸进去了。现在我的 bitcoin 的 ownership 主要是在我的退休金里面。
Ruby: 这个是就是说肉身和自己的身家都押注在这上面。其实想明白这个,我觉得从一个那个是原先在 Google 也是拿了 Google 股票的人能够想到这个用户的视角,就是要要让 community get ownership,这个我还挺 surprised 的,这个格局还是挺高的。
Richard Liu: 因为可能跟我的上一家公司有关系。我的上一家公司 build 了之后,他们那些社区里边很多人会互相支持。比如说 Ruby 你只能借一百块钱,但我们很多人都来帮你。我说我要背书他呀之类的这些事情,我们就可以给 Ruby 更高的借款额度之类的。当然和 Web3 的社区是不一样的,但我们那个社区的成分是在里边。所以说我们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种感觉,当接触到这个社区。这件事情我非常明确,就包括还有早期我在 Google Fi 的时候,当然我不想在这上面讲得太细,但是 Google Fi 的时候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最开始产品上线肯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很多社区里边的互相帮助,帮助我们找到了很多哪些地方我们有 connection 的,就是说没有 connection 的地方啊,这些汇报啊,这些帮助我们能够更好的做。所以我们自己,我那个时候,虽然我是负责整个项目的所有的工程,但是我其实产品参与的时候我在社区里面特别特别活跃,然后就跟大家回答问题啊这些事情,所以说就在那个时候就是有一种感觉,其实你做很多事情和社区结合在一起,其实社区能帮助你比较多,只不过我觉得今天如果在 Web3 里面他帮助你,你同时给他 reward,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公平的一件事情。
Star: 对,我记得就是说您来说过就是会把 Huma 相当大的一部分, 要比例就空投给社区的成员。
Richard Liu: 这是一定的了。就是说我觉得 Web3 内有很多项目,你肯定是怎么样社区里边像我们这样的项目的话,那无非就两块吧,一块带来资金的那一块。另外一块就是说,那个给你带来很多项目的,给你从你这边产生流水,给你产生 revenue 的那些合作伙伴,就 ecosystem 的 partner,再加上带来资金的,其实还是第三块了,哪怕你钱不多,你本身也不是一个支付公司,但是呢,你能够把整个Payfi这个叙事让更多人知道,那也是一种 contribution,所以说我们做空投的设计,实际上这三个领域里面都会涵盖。
Star: 我们在聊回Huma,很好奇比如刚才讲到跨境支付,很多项目也在推,比如说Coinbase或者 Base 也在推,Base 也一直在推,用 Base 链上转账USDC 就没有手续费。我比较好奇 Huma 的用户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到底谁需要这个钱?他为什么没有选择自己来转 USDC,然后选择你们?他在里面得到的好处是什么?
Ruby: 对,正好可以给我们串联一下整个业务是怎么运行,然后真实的收益是怎么产生的,这个是我比较好奇的地方。
Huma Finance 的竞争优势与风险控制
📝 Richard 认为,Huma Finance 的护城河在于其合规架构、对支付领域的深入理解以及不断增长的业务规模。他举例说明了公司如何通过并购来快速扩张规模,并强调了合规性在业务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还解释了 Huma Finance 如何通过选择受监管的金融机构作为合作伙伴,以及采用严格的风控措施来降低风险。
Richard Liu: 我说的这种 payment finance 就是支付的融资,你可以大大分成两个 category,一个是 To B 的,为那些支付公司提供服务的,或者商家提供服务的,还有一个 To C 的。To C 的我个人觉得稍微早了一点,因为链上的征信制度这些没有。所以说你现在用 To C 的话,你基本上风控在现在为止是比较难做的。虽然我个人对于做 To C 特别特别有激情,我特别想去做 To C 的,但是我觉得 To C 的现在还早了一点,所以说我们做的更多的是 To B 的。To B 的我刚才跟你讲了,就有三块大的应用场景,一个是信用卡公司,你为那些这位店家先支付钱,第二个是跨境支付,第三个是就是说 Trade Finance,我们更重要的做的前两块,尤其是跨境支付那一块。那跨境支付,无论你是一个 To C 的用户或者 To B 的用户,很多时候是 To B 的,因为 To C 的金额小嘛。你到了香港,你要把钱转到阿根廷去,你的家人或者你的朋友在阿根廷。因为我们刚才已经讲了,你不会用 Swift 去做,你就去找一个支付公司。那个支付公司要在阿根廷找垫资。这个垫资就很难了,因为这个支付公司肯定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有交易对的。那也就是要到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不仅要去开银行,还要去找法币。然后借来钱,要垫到他的合众伙伴那边去。你想想这事多难啊。有很多支付公司其实有很多业务就是因为他找不到垫资,所以他没办法做。全世界有 4 万亿个美金的钱压在各种各样的垫资账户里面,是 highly unproductive 的一些资产,所以这个对他们很难。那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把找电资这个最沉重的包袱,我们帮他卸下来。 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全球的持牌的金融机构。他找垫资,他硬是自己去找。他收到单了,这边有人去拿来说,我要把一百万块钱到阿根廷。他就把那一万块钱的票证呈现给我们,当然我们事先已经对他做了风控各方面的了解了。我们知道,OK你是我们批了你的,同时你这个钱已经押在那边,那一百万块钱是押在那的,因为是受监管,那个钱收在那边的。他由于有监管,他不能说自己我打个 U 打过去就行了。但不行的,这边必须由监管要求,必须要那边 settle 完了之后,这个钱要么你通过银行程序里面走,要么 settle 完了之后,你才能release这个钱。这个钱你不能说是直接打U打过去,回到 start。为什么?由于监管的要求,它不能直接做。所以说它就怎么做呢?它就让我们,你先帮我打一百万的 U 拿到那边去。好,我收到这个,我马上打过去。对方 settle 完了之后,给对方该收钱的收到了,然后再通知这边这钱我收到了,他就把这一百万块钱押在那个一个监管账户里面,还给我们就行了。整个过程搞了一到六天,几天时间搞完了,它还给我们。那 Ruby 回答你的问题,那我们怎么收费?它借钱每一天,我们就收它一个万六到千一这样的范围,就按天收费。你想这么一算,一年,你不能按 360 天,你只能算星期一到星期五,他们只会这样来付钱的话,那也就 250天左右。我们收的钱全都是我们为他解决了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因为垫资这件事情对他很难。相当于我把垫资作为了一个抽象成了一个服务,你需要的时候你 call 我。Underlying 我是用 stablecoin 和区块链,相当于用那个飞毛腿,帮你把垫资给你送到那边去,而不需要预先垫那边去。那我用了这个新的 technology,把这件事情做得好很多。然后今天他们这些垫资他本身是花很大成本的,他通过我这样做能够变得更便宜,对他来讲,因为他收用户的钱肯定远远比他付给我的这点垫资要高,而我这边由于通过了新的技术产生了 disruption,产生了一个 unfair advantage, 所以说我能够 commend 还不错的一个价位,所以说那我能够做到 15 到 20, 那所以说我能够非常有信心的为我的用户为我的 liquidity provider 提供 10% 以上的来自真实世界的收益,而不是靠我的代币来支撑的。当然我也会给我的代币的鼓励的,我们前面谈到,那是 in addition,那是附加的,而这是实打实的收益在这里面,再加上附加的,因为你对我的生态的发展,我也对你有激励。
Ruby: 在这个里面,我理解就是因为都是用到了 USDC 的话,其实如果是说你在各个新兴国家之间去转账,其实也不会去承担那个汇率的风险,对吧?Richard Liu:就说当我今天做的生意只做了第一步, 我帮你垫的是 USDC,你还我 USDC。就是说我没有承担汇率的风险,但是你承担风险的同时也是赚钱的机会,因为你像 VISA 这些东西赚钱的很大一部分是汇率,你可以 Natural 想我们下一步肯定是进一步拿到更多的执照能够往下渗透了。然后如果说我能够把 FX 就汇率这件事情也做到平台里面去,那我提供的价值就更多。我能够为我的 Liquidity 的 Provider 产生的价值也就更多了。那是应该是 我们未来的业务之一吧。
Ruby: 好的,感谢补充。那刚才 Richard 你讲到的跨境支付的平台,其实就是 Huma 去年整合和收购的这个 Arf 这个应用。
Richard Liu: 对。
Ruby: 其实我还有一个比较好奇的点,就是说如果我跟朋友去讲这个 case,大家都会说,那现在其实你银行支付的话,也就两三天肯定也能到了。然后银行的话,比如说有些同银行去转的话,可能它的手续费也不是很高。那这里面我们用到的是这种支付公司,就是跨境汇款的支付公司,是什么样的人去用这个支付公司的这个业务,而不是说直接去用这个本身的这个银行的网络呢?
Richard Liu: 银行网络太慢,然后有很多时候其实很多钱通过银行,因为我自己做很多天使投资,所以说我每一次投一个新的公司,我的银行就是美国的 JP Morgan,摩根大通银行,经常就给我 block 掉,转那么一点点钱,转那么几万块钱,我都要打电话,这个是我的,所以说银行里面转钱,各种各样麻烦的事情特别多,比如说今天亚洲的很多公司做到欧洲,做到拉美,这钱要回到亚洲其实难度挺大的,这些需求是非常 strong 的,这就让香港变成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跨境支付的一个纽带,也就是因为这种跨境支付的事情很难做,而如果说你能够通过这些跨境支付能够做得比较容易的话,那这里边有很多很多的挑战,我说的我们解决的只是其中一个挑战,这个其实量是挺大的,多的不是个人的这种需求,更多的是商家的需求。
Star: 我理解这个事情的确听起来风险是比较小的,因为他本身是商家,他的钱已经在这里了。
Richard Liu: 对,就是说找我借钱的汇款方那家公司是必须要收到钱的。钱要压在一个特定的账户里面,我才会给他借钱出去。就是这个钱并且根据合规要求,永远不能动。只有当对方说收到了钱,这个钱还必须按照既定的方向走,就是谁帮你做了 settlement,你把这个钱转给他。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是帮他出了钱,做了 settlement,就是这个钱必须要给我。所以说我们总共做了这么多流水,我们的坏账率为0,以后依然我们认为会是非常低的。就在金融系统里边,
Ruby: 像这一类的业务的行业的这个坏账率的标准?
Richard Liu: 进入银行系统里边,过去 20 年和 S&P 统计出来的银行系统里边出现的坏账率是 0.2%。这是所有的国家所有的账期,而我们这些是选择的国家,这些都是对合规性要求很强的国家或地区,比如香港,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迪拜,我们现在客户主要就是在这些地方,然后另外一个我们的账期特别短,因为我们帐期一到六天。我们认为会越来越短,以后会越来越低。更多的我们可能去提供资金就是一天。我觉得那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就是我去帮助你提供隔天的钱。
与 Solana 的合作与未来发展规划
📝 Richard Liu 解释了与 Solana 合作的原因,以及双方共同举办 PayFi 峰会的情况。他提到,Huma Finance 将继续与 Solana 合作,并计划在未来举办更多峰会,以教育市场并推动 PayFi 生态发展。他还概述了 Huma Finance 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在信用卡支付和贸易金融领域的布局。
Star: 我还比较好奇一个问题,那这样的业务模式里面,它的护城河是什么样子的?
Richard Liu: 护城河,这中间有几块。第一块是说,我刚才说的这些东西都是要一定的的合规架构下你才能做的,而其实今天这些东西你要找准一个清晰的回归架构不是那么容易,全世界很多地方都不是那么容易。就包括我们今天做的,无论是借贷方用 stablecoin 去做 payment 的 settlement 这件事情,本身也有一定的合规架构。然后再加上我们这一周上线的就是 permissionless,但同时又是合规的方式来参与到我们的产品里面。这本身也具有极强的合规架构的一些设置在里面。所以说我们是两端都有很多合规的一些事情。这种事情不是说你很聪明,你明天就能够搞定的。这种事情实际上是要花一定的时间去疏通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说你确实对支付里面的各个环节要了解特别透。然后对这中间的一些,我刚才虽然说了风险低,但不是说零风险,所以说你一定要了解的特别特别清楚。那第三点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并购一个公司?就是为了尽快上规模。一件事情你上了规模,你本身又有价值,那你的护城河就加得更深了。因为如果说你没有规模,说是明天一个人跑过来,那马上就给你抢走。我就给你举个简单例子。我们跟 Arf 合作的非常好,另外一家公司就跑过来说我们给 Arf 你一百个 million,我们当初体量还不够大,我们当初只能给他几个million 到十个 million 这样的资金量,他说我们给你一百个 million,明显的就在我眼皮底下要撬走我的客户,因为对方有钱。就是这么回事,因为对方有钱。最后我们回头一想,那我们就说Arf也觉得我们很有价值,我们还不如就是 merge 在一起,对吧?那与其只是谈恋爱,那我们就结婚。因为我们算是一个比较有想象空间的一个平台,但是他们,算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强大的一个立足地,因为它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真正完全完成并购是八月份,八月份到现在有八个月,我们的业务翻到四倍,业务已经乘了四。所以说这样的话,有合规架构,然后再加上本身对支付各方面的 Fundamental 的知识的理解,然后再加上业务本身逐渐成规模。这就为什么我们这个完了之后,你看 Solana 原来跟我们并没有合作,Circle 跟我们以前合作,但 Solana 立马一看,做 PayFi 你们是最靠谱的,就是第一是靠谱的团队,第二是说你们的规模已经到了这个规模,所以说很快的我们就达成一种合作的协议,那我们现在双方我们在共同的推进整个 PayFi 的生态的发展。
Ruby: 所以其实就是因为去年大家有印象是下半年的时候 Solana 旗帜鲜明的来聊到 PayFi 这个赛道是需要大力发展的。实际上你们在这个之前其实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工作了,包括还有做了这些就是这个 Arf 的并购等等对吧?
Richard Liu: 对,并购是去年完成的。是这样的你想,其实 fundamental 我在 web2 就是做这件事情,已经做了很久了,对吧?只不过它没有用到,就是你说 payfi 是什么,我就说 payment financing us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我定义成 payfi。Web2 其实已经有 payment finance,有很多我们已经讲过,但用 blockchain,那就是在 crypto 里面做的事情,我们确实做了一定的规模。然后呢,我跟 Lily Liu 吧,我就讲讲 Lily 跟我为什么一拍即合,我们实际上就是 exactly 去年这个时候。去年在香港的 Web3 的 festival,我们俩在一个 dinner 里面见面。头一天他正好在做演讲,说 Payfi。我就说,Lily 你讲的 PayFI,你说我们做的这个应用程序。What you do is the exact Payfi,非常好啊。她说,come to build on Solana, I give you a white glove service。就是说,我给你全方面支持。我说没问题,好啊,你要做到,那 I can make Solana my home。因为虽然那个时候我其实主要在 EVM 上面,我完全可以让 Solana 变为我的主战场。今天确实是 Solana 是我的 Dominant 的主战场。当初我们俩一交流就达成了一定的协议,然后就下面就往后推进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然后尤其是去年 9 月份,外面大家觉得这搞得比较多,就是我们在新加坡和 Solana 一起 co-host 了一个 PayFi Summit。报名的人特别特别多。然后那个做完了很成功,我们和 Solana 都觉得,然后以至于让那个Messari, Messari应该算是 Crypto 可能全世界最权威的研究报告,对吧?每一年年底它会出一个一百多页的一个关于整个生态的报告。Highlighted Payfi as a new domain to watch for 2025。 当 Solana 和我们在那个时候就觉得这个 momentum 起来了,我们明年还要花很多时间来 educate the market,我们就达成协议,我们两家今年再办 5 个 PayFi Summit。然后二月份在香港做了一个,五月份会在纽约,然后九月份会在新加坡,然后十月份会在拉斯维加斯 Money 2020那不是一个 crypto conference,那是一个支付公司,那是全世界最大的支付会议。最后一个我们去阿布扎比,是在 Solana 的 Breakpoint。所以说亚洲、中东和美国全都 cover。
Huma 2.0 的升级与用户参与方式
📝 这个部分讨论了Huma 2.0 的升级,以及用户参与方式。Richard Liu 详细解释了 Huma 2.0 的三个主要变化:Permissionless、无需 KYC、以及与 DeFi 生态的整合。他还介绍了新的锁仓机制和两种不同的参与模式:Classic 模式和 Maxi 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Ruby: 很赞哎,今年一定要再去参加一个 Payfi Summit。
Richard Liu: 新加坡吧,那个如果说不想走远的话。
Ruby: 对,新加坡或者阿布扎比必须要参加一个。
Richard Liu: 好啊,绝对欢迎。
Ruby: 我们接着聊就是刚才其实你讲到说,Arf 这边的这个整合吗?那也聊到我们这个真实的两位数的收益是怎么来的?其实我比较大的一个疑问,因为我之前年初的时候我们就在使用这个Huma协议,然后我们也在里面去作为散户作为 retail 散户参与,就是存了一部分的就做 LP 的这个资金。当时的其实我最大的疑惑点就是说就很快这个池子就卖了,对吧?就是有时候好的产品出来的时候基本上都还没有宣传,然后我看到的时候最高收益的那个Pool已经满了。那现在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说,这么好的资产有真实的收益的应用场景,就是我们怎么去 scale,我们怎么去扩大这部分的这个资产的供应,让我们就是有更多的人可以去参与进来。这个上面我们的计划会是怎么样的呢?
Richard Liu: 我觉得有两层。第一层就是你上次说的,感谢你没有抱怨,那个好复杂呀,流程,对我要求挺高的。
Ruby: 还有 KYC。
Richard Liu: 首先是说社区里面你们听到的已经参与过我们存钱的人,我们管你们叫 OG LP,我们会给你永久的一个福利,就是说只要你继续做我们的 LP, 你会有一个特殊的 booster,叫做 OG LP booster,那是一辈子都会带走的。我们现在是上了一个新的产品。等你们大家看到这个,我们新的产品应该已经出来了,大家可以直接参与,Huma 2.0,直接参与,并且最低限额一块钱,然后也可以选择不锁仓。同时你在 Huma 这边拿到了我们的 LP 代币,你还可以跟很多 DeFi 的那些去做套娃的一些活动,也就是说把我们的现实上的高收益的事情和常规的一些 DeFi 的整个生态完全整合在一起了。所以说这是我们觉得在用户那一端,我们觉得非常好。然后 Ruby 你的问题是说,你的东西那么好,但是需求,你这玩意一千万两千万,一会儿就打满了,对吧?而不像别的人,TVL多多益善,对不起,我们用我们所有的钱都是要拿去真正用起来,而不是在那儿做摆设。我把你钱拿来做摆设,最后收益没有了。你的钱我都要去用。我用的那些公司,我的客户,这些公司每一个月它的流水有多少,它需求有多少,都是基本上一个月要来制定下来,然后找我们借钱。但是我们这些客户来到,它反正就是继续在那边保留着。每一个月我们又去发展新的客户,新的客户来到往往就是我们新的流水在增加。你会看到我们差不多每个月会增加个一千万、两千万美金,这种规模。就是说我们实际上就是额外的新的客户上来了,我们在增加。
Ruby: 所以是 Arf 每开一个新的客户,然后你们开一个新的pool,是类似专款专用这样?
Richard Liu: 类似这样,也不能是专款专用,所有的钱还是在并在一起的,但是它的 demand,一个月我们就知道大概有这么多,当然这只是 ARF, 我们下面还在 credit card 那一块,很有可能会发展得非常非常快。credit card 这一块,今年下半年会有很大的 announcement。credit card 那边的增长速度也会很快。
Ruby: OK,所以的话,其实我理解就是说,第一就是我 existing 的这个合作的伙伴,比如说像Arf 这样的,然后他有新的客户,新的需求的时候会增开新的尺子。Richard Liu: 对,demand 是很strong的,但是呢,就是说因为这些都是各种各样的活规,要上线一个客户其实要搞好半天的。
Ruby: 然后就是有新的客户再开新的。
Richard Liu: 当然我们必须要做很严格的尽职调查啊。对他的各方面的事情要研究的非常透彻。你才上线啊。然后对方也会对我们做严格的尽调啊。然后双方都有各种的合规的限制。你怎么保证这些合规这些事情弄得好。上线一个这些都还是要花一些工夫的。
Ruby: 明白明白。简单来讲就是现有客户的这个。业务的增长,需求的增长,和新的客户上到 Huma。这样会去增加我们整体的参与的池子。另外,你刚才也提到 Huma 2.0,我们有很多新的特征。第一个就是 Permissionless。之前我记得好像 100 USDC,1000 USDC 的一些。
Richard Liu: 最开始 1000。
Ruby: 对对对,然后第二个是要做 KYC,然后可能现在的 KYC 步骤会有变化,对吧?
Richard Liu: 就不需要 KYC了?
Ruby: 对,就不需要。
Richard Liu: 只需要做一个 KYT 并且是无感的,你用户是不知道的,你不用知道,我们只是,这个你的钱包,你的钱包没有跟脏钱打交道就没问题了。
Ruby: OK,这是第二个比较大的变化。第三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和各种各样的这个就是生态里面的 DeFi 的项目的一个合作。这个就充分利用到了 DeFi 的可组合性吗?那我理解就是比如说。我 LP 的 token 原先是没有的。我记得就是存进去之后是原先有一个可能钱包里看到的,但是他用不到其他的 DeFi 项目里,那现在也是可能可以在很多的 DeFi 的应用场景里面去使用,然后去提高我的资金的利用效率。总结一下是大概是这三个变化,对吧?
Richard Liu: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对锁仓不强制,过去是要求你必须锁三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对吧?现在你可以选择不锁仓,当然不锁仓我给你的激励会少一些了,但你也可以锁三个月,锁六个月。这是变化。还有一个最新的玩法,就是说原来你只能以一种模式参与,那我们现在有一个叫 Classic Mode,一个叫 Maxi mode。Classic Mode 就是你还是照常规的,你存钱,我给你 10.5% 这样的年化的收益,再加上我给你 Points,我们把 Points 定名了,叫做 Huma Feathers,就 Huma 的羽毛。因为 Huma 是一个神奇的鸟,凤凰的羽毛,我们就给它羽毛,这个就是常规的玩法,但是有很多人就觉得,你那个 11% 这些,在传统金融觉得收益很高,对 Crypto 很多人 I don't care,那玩意儿说实在,我想博大的。我只想拿你们的羽毛,我只想拿你未来的空投,那我们就把这么一个模式完全 build in 在里面了。不影响你的本金,你本金还有,但是你所有的收益全都是以 Huma 羽毛的方式出现,叫做Maxi mode。尤其在我们这个产品上线的时候,我们给 maxi mode 的那个 multiple,尤其是说 6 个月,3 个月 6 个月,那 multiple 是非常可观的。非常高的。这个我就不在这边做分析,这就是一些degen自己去分析这个东西究竟是有哪种玩法对大家更好。
Ruby: 对,就是适配不同的人群的,大家想要不同的东西的需求。
Star: 我比较好奇,协议早期进来存款用户都是什么样的人,来自什么国家地区,什么样的资金体量?
Richard Liu: 我们分成两波,一波是一些大的机构,我们到现在为止绝大多数资金来自大的机构。然后下面我们希望绝大多数资金来自 retail,因为毕竟你就是要专业投资人,你有KYC,KYB,那当然很多钱就是这样。然后但我觉得就比如说在1 million 以下的这些用户,我想 star 这是你的问题。这些用户从哪里来?第一个国家可能大家都会觉得很意外,我自己都觉得很意外。我们 30% 的用户来自日本。我们在日本照理说都没有怎么宣传,因为在英文我们宣传,中文因为虽然我们公司对外的其实主要的商务的可能就我一个说中文,别的都是说英文的,所以说香港新加坡也是挺多的,香港新加坡也挺多,但是日本是第一,为什么呢?日本人对那种高收益的事情是非常渴求的。就是风险偏低,但高收益的,这是他们非常需求的。我们这个产品对他们是非常 natural 的适配的一个东西。而投资额我看很多人,我以为最开始我们每次调到额度,比如说一千,一百,就可能靠近那个额度的人会特别多。那倒不是的,我最后发现就是存一百的,我们降到一百,存一百的人很少。然后就原来一千的,一千的比例还有一些,存一百的很少,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存一百拿的人,积分拿不了太多,所以说也没多大意思。所以说我们降下了那个门槛来,但当然有价值。但是呢,因为那是选举之后了, 我们觉得没必要那么过分保守。我们以前最开始各方面都是, 因为我们毕竟是一个美国公司,所以在合规各方面, 说实在的都是特别特别谨慎。选举完了之后, 我们觉得这个是可以。然后我们知道我们很快会上 Permissionless 的一种合规架构, 所以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可以做。再完整的就是说,拿得比较多的, EU 的也挺多的, 因为我们屏蔽美国,所以真的没什么美国,南美、非洲这些都没有。所以拿的比较多的,日本第一,香港、新加坡、欧洲。
Star: 韩国呢?
Richard Liu: 韩国并不多,韩国目前有一些不是特别多。
Ruby: 是要翻倍的,要博大的。
Richard Liu: 韩国是要博大的,所以说我们这个 Maximum 的出来,韩国的用户可能会增加很多。
Ruby: 可以,如果说到时候 Maxi mode出来了,然后韩国用户增多了,说明 Maximum 起到效果了。总结来说就是这个 Classic 模式就是适合说我要稳定两位数收益的就是这样的一些比较偏理财型的用户,然后理财型用户比较适合就是 Web3 degen, 然后他认可 Huma 这个平台价值,可能他想拿更多 Huma Token 的这个用户,我理解是这样吧。
Richard Liu: 对啊,那必须是这样的。就是说你像 Classic Mode 的人就说,人家心里就想,反正我再这么百分之十的收益保底,你 Huma 的空投就算不咋滴,我也还是高高兴兴的,至少过得去,当然我们希望我们的空投也还是有价值,那 Maxi Mode的那就是 all in 的。所以说我相信 Maxi mode 的肯定会在我们社区里面,跟我们 Twitter 的各方面都会比较活跃,肯定要做更多的调研的,因为你投 Classic Mode 这玩意儿反正就是说, 你那个空投只是锦上添花的,对吧?对不起,我的收益全就靠它了。目前我听到的好像很多人都说对 Maxi Mode的兴趣还挺浓厚的。我早期的一些用户的调研,然后因为现在产品这些让大家测试这些,很多人对这个兴趣挺浓厚。我相信在视频出去的时候,这些产品可能已经出来了,到那个时候这个数据我可能都已经有了。
Ruby: 好的,到时候我们可以在 shownotes 里面更新一下。
Huma Finance 的关键指标与安全措施
📝 接下来的部分讨论了 Huma Finance 的关键指标和安全措施。Richard Liu 批评了 TVL 作为衡量 DeFi 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并提出了 “total engaged capital” 作为更有效的指标。他强调 Huma Finance 的资金利用率很高,所有资金都被用于实际业务。在安全方面,他强调了协议设计的重要性,以及 Huma Finance 在安全团队建设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努力。
Star: 对,我们接下来就说,那 Huma 最终想做成什么样子呢?比如说有什么比较重要的 milestone,然后你们想打造的就是最看重的北极星指标是什么?
Richard Liu: 对我们来讲,我们认为这个世界由于 blockchain 之后去变成是 always on, 我们就希望在整个这样的一个世界里面,我们能够让全球支付变得更快,把整个世界推向一个新的极端。我们就 focus 上做一件事情。Accelerate global payments in a world that is always on. 就是我们就是把全球的支付这件事情做得更快。那我说了,真正特别强的应用场景,那今天我觉得是跨境支付也是做得最靠谱的。但我认为 credit card 比那个要大。跨境支付押的钱是 4 万亿,credit card 是 16 万亿,它是它的 4 倍。然后那一块,你会看到我们会在那边有很大的一些布局。然后下半年有更大的一些 partnership 的宣布。然后再往后肯定会做那种就是说 Trade Finance 那一块。那些呢,因为它的账期长一点,我们觉得我们的产生的价值,不是那么立竿见影的。所以说我们的推进的速度稍微慢一点,但也在积极的寻求一些合作伙伴来做。那我们的一些 metrics,我说一个超常规的。有人可能会到 DeFi Llama 里面看,你会发现 Huma 不在上面。
Ruby: 大家都会去看 TVL 在DeFi Llama。
Richard Liu: TVL 在我看来,就是说 TVL 是一个 Vanity Metric,因为我个人认为 TVL 对 Crypto 是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它的破坏力对 Crypto 产生破坏力我觉得仅次于人性的贪婪。因为为什么呢?这就让很多项目为了这么一个所谓的行业界在看了一个 matrix,然后去拿了很多 TVL,但根本用不了。用不了,那资金就是一种浪费。而那大家也就说,你拿了别人 TVL,空投这些你再兑现吧。那也就每个人是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就你看看最近上线的 TVL 高的, 说一说谁做得好。
Ruby: 尤其是质押赛道的话就非常的……
Richard Liu: 为什么?这也不能怪他,因为我喜欢看事情看最根本的本质的。本质的如果整个生态要促使这些项目去拼 TVL,它就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尤其这些资本它拿来之后没有用,那最后就没有赚了。我觉得 TVL 在整个行业早期它是有价值的。但是到今天,TVL 我认为它的作用是负面的。所以说我管它叫 Trophe for Vanity Championship,翻译成中文是什么?就是纯粹是一个装样子的一个奖杯,就是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拿到那边,实际上你说你 TVL 高,你产生的 transaction volume 有多少?你带来用户究竟有多少?你资本如果没用起来,那你的负担有多重?任何一个做公司的人,你都知道这个公司用户加流水,加你的 transaction,再加上你的产生的利润,这是 foundation 的,在那基础上你靠资金去周转,那这个资金本身我认为不应该是 TVL 来描述,那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你有多少资金是在 being used。比如说像今天 Huma 的钱,我没有一分钱是闲钱,钱来了,我马上就借出去了。如果支付公司那边 demand 还没来,我先把池子关了,但你们投进来的每一分钱我都是用起来的。那也才是我认为这是 how do you build 一个良性的公司,对吧?所以说,那我们认为就回到 star的问题,那我的 north star 是什么?我的 metric 是 transaction volume? 你产生了要多少这个 transaction volume,这个不论是你对链来讲,还是像我们这样的就是 PayFi 协议来讲,我能够 enable 多少个 transaction volume, 别人找我借钱还钱,我 enable 了多少,因为每一笔借每一笔还都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产生价值的,我用那个东西,如果但你这样说跟一个 TVL 相对应的,我个人可能更喜欢用一个叫total engaged capital, 你有多少钱是真正被用起来的?
Ruby: 是用到的。对。
Richard Liu: 真正用到的。我希望整个行业现在往这个方向去改吧。我个人对整个行业有两个希望。第一个是资金不要去追求盲目的追求那些 idling money, 那是 totally waste,而是说想办法我们整个行业去推向大家去把钱给用起来,engaged capital,this is where the industry needs to be。第二件事情我个人觉得跟这个没关系,在安全方面,协议里面一定要做成是说,哪怕你把 admin 的私钥要偷走了,你也不能偷用户的钱。每个协议应该是写成那样。有很多协议是说,我们需要 admin 做这个维护那个维护,说是那种扯淡的事。而且要么是它水平不够高,没那个能力把它做好,要么它就是不怀好心,就是为了自己随时开后门的。所以说我觉得这两件事情,我希望整个行业界发生变化。
Ruby: 嗯,我觉得是,就是把很多的虚荣的指标可能从这个行业里面去掉,去看真实的这个产生价值的这个体量。我看到 Huma 的官网上也一直都是这个 transaction volume 是你们一直比较看重的。
Richard Liu: 我们下面会放一个我们内部还在确定,我个人是提叫total effective capital,就是正在用起来的资金。
Ruby: 这是更加透明化这个整一个的资金的使用效率。刚才也提到的这个安全的问题。除了你刚才提到比如说整个除了 Admin 的设计以外,现在在这个资金风险或者是说你们这个协议的整体的安全上,你们是做哪些的这个准备,或者是说平时会有哪些的措施?
Richard Liu: 首先说资金风险,其实我们前面大概已经聊过,就是说我们自己首先选择了你的合作的伙伴。都是持牌的金融机构,它都是受监管的。这样的话,你这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第二点,我们自己确实为这些公司我们做了一个特殊的一个 model, 因为我们给他们放钱是针对一个 payment transaction 的东西,那个 payment transaction 的模式和别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它是一个特别新型的一个东西,所以说我们针对这个新型有专门的风控模式这些在里边,然后再加上我们对钱的设置帐期又特别短,然后我们又做了结构化,就是在类型里面,在底层里面也有什么 junior tranche,senior tranche, first and last cover 这种结构化,这些东西做一定的风控的管理。所以说这样来保证我 deploy 出来的 capital,相当于说风险都是很低的,那这样我对用户来讲就有最好的保护。而从安全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最 fundamentally 是你的脑子是怎么想的。就像我刚才说的,哪怕就是你协议被黑了,用户的钱你都偷不走。如果你那样做,你用户放心,你自己也睡得好觉。这是我认为整个行业界所有的创始人,所有的团队都应该往那个方向想,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说,其实真正偷啊,有一部分是黑了你的协议,绝大多数是靠 social engineering,所以你怎么把你的运营这一块做好,像我们是首先第一系统做了end to end的 渗透测试。 第二个,我们专门有安全团队把每个人的电脑都监控得非常严格,所以说这几个要把结合在一起。然后再加上我们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我前面提到为什么我们没在 DeFi Llama 上显示,DeFi Llama 就看我池子里面还有多少钱。DeFi Llama 认为我只有几千块钱的 TVL,因为我只有那么几千块钱别人还回来的钱,连一点零钱没有用。就是说我池子里面平时是没钱的。有的钱我都拿出去利用了,如果你需要redeem,然后我再去以access资金,我再把钱拿回来给你还过来。所以我持续资金里面平时钱又比较少,再加上我对安全措施是特别特别敏感,所以说放了很多功夫,那一块我们相对来说信心比较足。
与 Circle 的合作、创业感悟与团队驱动力
📝 接下来进一步深入了解了Huma Finance 与 Circle 的合作关系,以及 Richard Liu 的创业感悟和团队驱动力。他讲述了其联合创始人加入 Circle 的故事,以及双方持续的合作关系。他还分享了在 Web3 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意外和挑战,特别是合规方面的问题。最后,他阐述了自己持续创业的驱动力,即对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的热情和信念。
Ruby: 对,我们最后再问几个问题吧。你要不要聊一下那个 Circle 的你那个之前的小伙伴的那个事?
Star:因为 Circle 也是你们非常就是紧密的合作方,也是你们的投资人。
Richard Liu: My co-founder actually almost joined Circle as their chief product officer.
Ruby:就是现在也是一个紧密的生态合作伙伴,就是 USDC 的伙伴。
Richard Liu:对,我们是,因为可能跟那个有关系。因为当初我的 co-founder,我们家 EarnIn合作得很好,他其实当初有点想去做别的事。然后 Circle 的 CTO 也是一个华人,是我非常好的朋友。他非常牛,他就说,你有没有好的 PM 推荐推荐呢?我说好啊,我这哥们就是,我认为他是世界上就是最好的 PM 之一,然后我就把他推荐过去了。我推荐完了之后呢,隔了一阵我总觉得心里面不太舒服,然后最后想过去想过来,哎呦,感觉我想跟他一起做个公司,然后我就跟他打电话,你有没有决定去 Circle? 他说快了,基本上快搞定了。我说这样吧,我给你增加点难度,我们一起做个公司吧。这就真的跟他增加难度了,因为 Circle 毕竟已经做到有一定规模了,然后最后我们还是决定一起做这个公司,我觉得挺有趣的一件事情。当然由于这样的话,反正我们跟 Circle 上上下下都很熟了。后来我遇到 Jeremy 的时候,我就说 Erbil 跟你们面试是因为我,我跟他 refer 的。然后他说我也知道,Erbil 没 join 我们也是因为你,但是他说你得感谢我,Erbil 跟我面试的时候对 Web3 都不懂,因为跟我面试那几个月,他 pick up 非常非常快,实际上就是 Jeremy 他们整个 Circle 团队帮助我的 co-founder pick up Web3 非常非常快的,只要我们像样的发布,Jeremy 肯定都是亲自转的,他转我们的内容我估计有可能不下 10 篇了。
Ruby:所以就是最后可能也问一下一到两个跟你们团队还有包括你们现在创业的一些问题,我觉得也比较有意思,那就你刚才提到,就是他也是通过这个项目来进圈,然后你的话也是第一次在 web3,就 crypto 里面创业,那你们进圈以后,你可能感觉,就是创业以后在最大的这个意外或者是就完全之前没有想到的,有没有一些故事?
Richard Liu:没想到啊,就是真的合规比我们要求复杂多了,比我们要复杂多了,合规方面。因为我们原来想,最开始你来,我们最开始 build 了一个 demo 在 Eth Hackathon 得了一个大奖。然后第二年我们就跑过去做一个 sponsor, 我们去 build 让很多散户这些都能够参与,做一个初期的应用场景挺火的,很多项目在我们生态上 build 了二十多个项目,我们一个新项目那么多项目在我们上面 build 了,我们觉得很火,但真正我们要推向实际应用的时候合规的事情特别特别多,所以说我们自己花了很多功夫去做合规,然后你看那个 starz 就问了护城河,我觉得那也是护城河的一部分。
Ruby: 而且我相信说接下来的话可能因为现在是美国的整体的合规监管的这个风向很有利。
Richard Liu: 对我们很有利。然后再加上我们的 chief business officer, 说是他在美国在迪拜这些方面对合规方面是。所以那种很多人也都知道他,很多事情他具有比较强的 influence 的。我们认为这会是成为我们的一个比较有利的一个方向吧。Star: 最后一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会感兴趣的。Richard 一开始也讲了,其实是特别认同 Community Ownership,希望能把更多的利益分给早期用户,分给一起进来建设的人。那能不能就讲一讲,如果我是在 Huma 的社区里面,就可以通过哪些建设来获得一些回报?
Richard Liu: 当然第一就是你有资金,尤其现在门槛又这么低,产品又这么方便,一定参与进来。哪怕是说你说少参与,那都可以,参与进来至少是其中一部分。这样的话你就对产品有体验,说不定你给我们一些反馈意见。第二个更多的是 content。因为这个赛道相对来说是比较新。虽然说 Solana和我们都非常具有 strong conviction,而这个东西光靠一个 Huma,光靠一个 Solana 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会继续团结很多项目,然后也需要更多人产生很多很多的 content,关于 Payfi 的 content,做内容,做内容这是非常 natural 的一件事情。
Star: 对,我记得 Huma 应该会自己有个平台来评价大家做的内容。
Richard Liu: 我们自己会上线那么一个东西,但现在我们叫 chirper, 就是因为现在是个鸟,鸟叫得好的,叫得比较动听的这些人,我们都会给些激励,但那个平台可能还要等一点点时间才会上线,但是那样的话,就是做内容,我觉得这是非常 natural。第三点就是有很多事情,说实在你觉得你懂的,你很牛的,你就在社区里面给我们建议,最后我们发现很多人,我们就 pick up 了。我们就 pick up 到了我们一个 OG group,就包括我做 Tokenomics,我们很多社区的人也是参与了。我做一些事情,我请求大家跟我反馈,然后那个产品。你看star上一次参加了我关于产品给大家的一个演示,然后我继续写 PRD,就是第一次产品 spec 出来,我们也都是让很多人给我反馈意见,所以我们很多人,就是说那些在社区里面参与度比较高的,很早就看到了我们的文档啊,这些给我们建议这些参与,那这些人毫无疑问他拿到空投会不错的,这些人毫无疑问的,那我们肯定会给比较多的一些激励的。
Ruby: 参与社区真的是在 Web3 里的一个 alpha。
Richard Liu: 对,我本人对这件事情特别特别认可,所以说我非常愿意跟大家一起来共同来做这件事情。
Ruby: 好,我们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也是我自己很好奇的一个点,就是 Richard 每次跟他交流都是这种,激情满满,然后跟很多我们有的时候觉得说,如果还在大厂里面的,我们现在这个年纪的,可能很多人都是那种有一点萎靡不振的都有,所以我也比较好奇 Richard 一直就是非常的深度的参与在很多的事情的这个前沿嘛,然后也在做很多创新的业务,你自己在创业还有包括你,参与这些产品的你自己的这个内心的驱动力在哪里?因为到现在还是每天这个工作的时间超级长,然后一周七天在工作。
Richard Liu: 因为对我来讲,你一定要找到一件事情,你具有 strong conviction。然后变成你有极大的热情,并且在我看来,由衷地觉得我做的事情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然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我知道中国,就是说很多华人听众也许觉得那一点 BS 的味道,但确实在硅谷,我们由衷地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想。我做的几乎所有的事情,我是觉得我都能够去改变这个世界的,对吧?Googlefi,让全世界的人所谓上网能够变得更快。那确实是很有意义。然后Leap.ai虽然我没有做到我想达到的目标,因为我对 LinkedIn 不满意,我希望撬动它。我虽然没有撬动它,但至少我 Fight 了,对吧?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远远没有达到我的目标。那 EarnIn 让很多 Underserved 的人能够更容易去 Access Capital。Huma,让全世界的支付能够更快。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心里面由衷地觉得这件事情能够做到,我自己有激情,所以就愿意去做。再加上我说实话,我只有 27 岁,那当然 energy 高一点也没问题了。因为我认为我真的,我心态永远都是 27 岁。 有一定的 maturity,得永远保持一个年轻的心。27 万岁。
Ruby: 好,谢谢 Richard。
以上就是这一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欢迎在苹果播客、小宇宙、YouTube 和 Spotify 上订阅、留言和评分。Day1Global 茶水间付费订阅和专属会员社群已开启。欢迎在我们的官网 web3brand.io 和节目的 shownotes 里面去查看。我们期待你的加入。感谢收听,下一期再见。
参与 Huma 2.0 入口
https://app.huma.finance?ref=aDnOpG
加入会员专属社群
联系我们
wx公众号:搜索"web3brand"
我们每周 1-2 封邮件,深度解析Web3和AI应用,帮助你做全球化时代的超级个体,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拥有自己的个人品牌
如果你觉得我们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请订阅我们的 Newsletter,并多多推荐给朋友。你的支持是我们创作内容的最大动力。
最后欢迎通过打赏或付费订阅来支持 Web3Brand
打赏地址
捐赠平台:Web3Brand @ Giveth (平台会奖励$GIV)
ETH:0x0D66A74b64198F3a27298e1a08007FDcAcF08fD3
BTC:bc1qp26ljfpzmu4p3tvgrrmdx7h4cuzz5c9gqv54hr
Doge: DEN9XmHCXvbLQAKrZUZZHZBSyyY1uhpNs4
SOL: 6KDaycLzxyzVdFsgieoCVjJKYEmffB8FztVmYZAiSmQQ
TON: UQDmT8U8AUVvjOCmfQemABi1auZn6unACxGVDeU9t1cqJ0ee